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3章:时不待我(2/3)

时刻也留下足够的驻军,保持对高句丽足够的压力。

在朝1鲜半岛之上,汉部是联合百济在对抗高句丽,后面新罗也加入针对高句丽的同盟,三方是各自向北扩张,其中百济算是占最大的便宜。

汉部与百济的贸易一直都没有停顿,可以从百济获得足够的奴隶投入到辽1东狭隘半岛的建设上面,那样就不用特意从中原输送劳动力,反而还有剩余的劳动力会被送来中原。

青州这边肯定不会只剩下四十七万的人口,战乱迫使大量人口躲入深山老林,只要情势稳定下来,再有汉部尽力宣传政策,66续续会有人从深山老林出来。再来就是还有很大的一批家族没有统计人口,等于是人口数量必然会再增加。

简单而言,刘彦需要尽力让内政走上正途,哪怕是其它几个郡依然荒废,长广郡和东牟郡也必须要展起来,尽快为后续战争服务。

“斐燕所部像是蝗虫一般在东安郡肆虐,他们请求用奴隶与我们交易粮秣和兵器。考虑到接下来我们或许能够用得上他们,职的意见是同意交易。”纪昌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语气听上去却是有些森幽:“他们的存在会成为我们示警的第一线。”

不知道是蠢还是什么,斐燕举起了慕容鲜卑的旗帜,天然上就是石碣赵国的头号大敌。要深切的知道一点,刘彦是攻占了青州数郡,可汉部并没有举起什么旗帜,那样一来虽说汉部会是石碣赵国镇压的对象,但在排序上面会处在斐燕叛军之后。

“那帮大儒或许会容忍我们,但斐燕肯定是要先被消灭。”桑虞坏笑着:“可以猜测,石碣会先安抚我们,乃至于是对君上高官厚禄地抚慰,甚至是同意君上成为新一任的青州刺史,随后命令君上剿灭斐燕这支叛军。”

说的是大儒,可不是说那些胡人。

大儒的肠子是弯的,什么事情都能权衡利弊,对大儒来讲公开举起反旗之后再亮出敌国的旗帜,可比刘彦这种闷不吭声直接开干的势力严重多了。

石碣赵国可是有不少晋人大儒,虽说他们在国家决策层面上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聒噪几乎就是他们的本能。事实上也是这样,大儒不聒噪怎么显示存在感?

汉部对斐燕所部采取的策略类似于养寇自重,刘彦已经向身在襄国的张石去指令,就像是桑虞所说的那样,那批大儒还得聒噪起来,能起到什么效果则是看成效。

外部因素在极力争取做到更好,像是张石请求那些大儒帮汉部说话就是其一,内部的建设却是还要抓紧才是,比如在军事重镇的建设之上。

下密之战结束之后,刘彦开始了新的布置,平寿与黔陬为主要。

系统不是奖励了人口上限吗?灵山岛那一处的城镇中心在升级无法“召唤”农民,位处柜县之旁谷地的城镇中心却是大肆“召唤”农民。

“召唤”出来的农民在军队的护卫下分别开往黔陬和平寿,其中平寿的建设在一个月前已经开始,黔陬却是近期才投入建设。

考虑到徐州军随时可能开来,徐正就率军在黔陬前方修筑营盘进行必要的拱卫。

李匡是校尉了,他的爵位也升到了第四等爵“不更”,该是汉部阶层中相对高一些的人物。

当然了,李匡可不是因为俘虏姚兰才升的官和爵位,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就是因为下密之战汉部获胜,成为新一批的获益者。

姚兰被押往黔陬的路途上。知道他为什么没有被认出吗?除开他完全低调之余,还是脸上被用自己刮了数条伤痕,时刻也是披头散遮住。要不是绝对亲密的人,很难辨认脸上有那么多伤疤的脸出来。

低调而又沉默,姚兰却是依然无法改变成为战俘的命运,他与许多被俘的人被押送着前往黔陬的路上。

李匡骑跨战马,身后跟着一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