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0章:骄傲的理由(2/3)

)被安排在前列,其后是长枪兵、长矛兵、强弩手、强弓手混编,一些刀盾兵和战剑兵是错落着分布在各个方阵之中。

讲真心话,桓温其实不是那么明白为什么要分那么细,是亲眼见证那些战兵作战,无意中又听到谢安讲什么术业有专攻,才算是承认专门训练一样产生的熟能生巧那一种说法。

桓温和谢安心有灵犀一般再次看向对面的石碣赵军。

要是说汉军讲究临战布阵,该是什么样的阵型绝对是有机会就摆出来,石碣赵军从来就是显得乱糟糟凑成一大片。

汉军的戎装制服统一,稍微一看就会觉得气势十足,石碣赵军仅有一些精锐会有统一的戎装,他们那种召来则为兵离去则是民的体制,可能也是胡人不讲究那么多,造成的是不管石碣赵军或是其余什么胡人武装,来就没有什么统一制服,看去穿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杂乱和五颜六色。

当今之世的东方国家十数个,能够有统一战袍的国家军队不多,越是拥有汉文化的国家(势力)就越讲究军队的戎装统一,那就造成张氏凉军、晋军、汉军、高句丽军、李氏成汉军拥有统一的戎装,其余的石碣赵军、慕容燕军、拓跋代军、匈奴诸部等等胡人则不讲究。

另外必须说的是,冉氏秦军也一直在追求统一戎装,可冉闵才占据关中没有多久,一再杀戮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产体系,导致有心统一戎装的冉闵根本就办不到。

然后是李氏成汉的军队,要说起成汉的汉化程度真的是相当之高,再来就是川蜀自古就以织布之盛闻名,李氏成汉也才有足够的国力来统一军队的戎装。再来是很诡异的一,那就是李氏成汉军队的戎装也是上红下黑(或灰),反倒是自认正朔的晋军却是穿白色战袍,完全没有正朔该有的样子。

只要熟悉史必然知晓一,自两汉军队追亡逐北以来,但凡自认为正朔的朝代,哪一朝不是使用红色作为主体?

一方军阵严谨再加上服色统一,另一方只是简单的凑堆和五颜六色,两方还没有开始作战在心理上就出现了分别。

孙伏都刚才是在查看汉军的摆布,期望能够寻找到破绽。他看了一圈发现桓温摆出来的阵型十分普遍,就是一个又一个小型的军阵结合而成的鱼鳞阵。

鱼鳞阵就是像鱼鳞一般一片又一片地层次感,若是全步兵会是一种梯次防御的阵型,左右两翼被放上骑兵之后则会变成一个攻守兼备的军阵。

孙伏都虽然是羯族人,可他也懂得阵型,比较可惜的是虽然懂却摆不出来,无关于他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

“进攻!”

东平郡这边的石碣赵军有着多数的骑兵,他们又是进攻一方,那么只能是挥军而上。

孙伏都有仔细辨别过,再加上相应的情报,知晓对面的汉军弓弩手数量仅有三千左右,那可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毕竟石碣赵军可是被汉军的强弓劲弩给射怕了。

战场的情势在一开始还是老套路,进攻的石碣骑兵进入到三百步的距离就被汉军强弩兵远程打击,不过因为桓温麾下远程打击部队少,实际上损失是在石碣骑兵的忍受范围之内。

新套路是发生在桓温和谢安撤回本阵,该是有一千左右的大剑士身穿重甲手持大阔剑,踩着整齐的步伐迈出本阵形成人墙。

看到那一幕的孙伏都略略错愕和意外,之前汉军一贯的套路就是组成盾阵再配以枪阵,这一次竟然改战法了?

石碣骑兵在接近汉军一百五十步时,不止强弩在漫射,连带强弓也是飞矢如雨一般。等待他们接近汉军八十步以内,汉军为数不多的连弩兵也加入射击,刹那间遭遇的箭矢更多。要是三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折损程度是一的话,一百五十步到八十步就是三,八十步以内却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