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4章:大汉即将再现的消息(2/4)

,被姚弋仲丢在营地的部队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听闻先前撤往黄河北岸的那批人也被汉军击败并俘虏了大部分,那么真的就是汉军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取得了杀死俘获五十万人的惊天战果。

一样是无一日不战的关中这边,接近十五万的冉闵军依靠潼关和晓关挡住数量绝对在七十万左右的敌军……,呃,数量是有七十万,但真正能打的顶天也就是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但七十万敌军的数量听起来真的很吓唬人。

数十万人的军队出征真不是什么个例,胡人习惯老幼跟随青壮出征,老弱妇孺在后方放牧提供粮食,青壮在前面厮杀和掳掠;华夏文明除了战兵之外不是有辅兵,更有数量更加庞大的民伕。实际上每一场战争直接参与厮杀的人数,应该只是占到为战争提供直接服务的两成不到,剩下的那些都是做维持后勤线。

冉氏秦国自己统计,他们半年之间在潼关与晓关取得的战果该是有五万人到七万人,要是算上在关中清洗不合作的那些人,包含氐人、羌人、晋人和杂胡,从冉闵立国开始仅是半年左右,他们杀死的人总数不会低于三十万。

“最新的一批箭矢什么时候能够运输过来?”

“最快也要半个月之后。”

与之汉军那边相比,冉闵军这边一直都是处于什么都缺的状况之中,尤其是以箭枝最为稀缺。

冉氏秦国立国太短,关中因为大肆交战基本上也是糜烂状态,能够恢复一些农业生产算是冉闵麾下有能人,可关于需要用到工匠方面的生产就真不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

箭枝的生产并不容易,除开要有合格的箭杆之外,箭镞的生产牵扯到的资源和工艺更多,冉氏秦国这边是号召后方是所有人为战争进行服务,但每个月也仅是能够生产出七万左右的箭枝。

七万支箭听上去好像蛮多,实际上连支撑一场中型战役都够呛。拿个例子,刘彦与姚弋仲在济南郡那边的战事,消耗箭矢最少的一天数量都过十二万,要是战局激烈一天消耗个二十万以上的箭矢都属于正常。

当然了,敢于每天拿一二十万支箭出来消耗的军队绝对不多,那该是有惊人的国力才干得出来的事情,还要取决于有多少弓弩兵,一万的弓弩兵一轮齐射就是一万支箭,十轮就是十万之箭。一场战争不可能只来十次远程压制,一天来十次还差不多,那时日长了又该是几次射箭?

必须说明的是,弩弓或许好练,毕竟是傻瓜式的机械武器操作,但弩的制造不容易;再来是弓箭手,会射箭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弓箭手,学会射箭还只是基础,要对每一项指令能够执行才是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认真而言,冷兵器时代的弓弩手从来都被算作精锐看待,很多时候宁愿牺牲掉五名普通步兵也要保全一个弓弩手,那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王上正在与司空等人商议,说是愿意付出大代价从汉王这边获取成品箭矢或是箭镞。”申钟是冉氏秦国的太尉,他刚刚从关隘后方赶来,一来 稣饷匆桓龃笙ⅲ骸昂和貅庀碌乃诙啵勖鞘谴蛩憷谜飧觥!

是有一条水系从青州那边直连关中,黄河目前也没有多少不能行船或泛舟的河段,要是刘彦肯付出一些代价,利用黄河与冉闵互通有无并不是什么太荒谬的设想。问题在于一点,黄河的青州河段到关中,中途有接近两千里是处于石碣赵国控制区,真要利用黄河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

“王上也在与李势尽力协商。若是黄河的河道确认无法利用,那边走长江到灵渠一线。”申钟绝对是赞成与刘彦那边保持良好关系的人,他满是慎重地说:“汉王击败姚弋仲,汉部立国已经成为必然。”

他们先前是对刘彦称呼为齐王,后面诸方在下密会盟,冉闵这边最先改称刘彦为汉王,张氏凉国是第二个。除了冉氏秦国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