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7章:注定占便宜的文化人(2/3)

、豫州、冀州和辽1东。按照规划,着重优先发展的是青州,置地北海郡、齐郡、乐安郡、东安郡、东莞郡、高密郡、长广郡、东莱郡、东牟郡。”

按照一个郡的行政职位,那就是郡守、都尉、郡丞、功曹、主簿、督邮,另需要掾和史若干。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一个郡就要有一个完整的领导班子,每一个县亦是如此,下面还有乡、村、里、亭也要有各自的班子,需要的行政人员真心不少,而这个却是刘彦所稀缺的。

“按照君上此前的定议,乡、村、里、亭优先选择任用军中因伤退役者,基层的行政人员是足够了。”纪昌深皱眉头继续说:“乡以上却是要有任用有学识者,不像基层哪怕大字不识影响也不大。”

所以咯,刘彦还就不得不去用世家子,一切只因为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文盲的年代里,掌握知识的就是那些世家子,他们垄断了知识必然要享受地位,要不让一个大字不识一字的人去治理,首先处理文书就是一个大问题。

“优先任用早期追随我们的那批人。”刘彦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看一直以来的贡献程度,按照贡献由上往下类推,新来的那批……考核再任命。”

现在搞什么科举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因为识字率不高,搞科举主要是为了杜绝门阀和世家对官场的垄断,但拉拢的是寒门而不是平民老百姓。

所谓的寒门并不是平民老百姓,大多是一些没有史底蕴的豪强或祖上阔过的群体,因此在很多时候政治与真的平民老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早期主动或是被迫追随刘彦的家族并不算少,他们也到了获利的时刻,建国就是一次分蛋糕的行为。

身为君王要有可用之人,那么就是一种礼仪分配的必然过程。一名合格的君王从来都要学会怎么去分享利益,什么都要独吞那就是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即将成立的汉国,礼仪怎么分配其实早就定下来,是先本着先来后到的顺序,参考功勋与贡献,再来才是讲能力。

真实情况是,在官场当然是越有能力能往上爬的速度越快,可是讲亲疏有别和熟悉程度还是非常重要,那并非是当权者昏聩,是一种信任问题。

刘彦还是需要亲自见一些人的,主要是中原一些大族亲来的族长,其中崔婉的生身之父就必须见。

崔婉出身是乐陵崔氏,而乐陵崔氏是博陵崔氏的一支。

当然了,现在还没有什么五姓七宗。那是长久的战乱的产物,直至杨坚结束胡人统治建立大隋,有权有势的是北周时期的几个大柱国家族,还得是隋末再次战乱才让那些门阀世家真正的成型。

门阀与世家真正成型的底蕴是长久的胡人肆虐环境下的兼并和掳掠,与之欧洲白人先抢劫世界再成为绅士是一样的过程。

任何时候没有特殊群体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群居适合必然是有阶级,至少一个领导者和一个领导阶层,金字塔效应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真要人人平等,说一盘散沙都是轻的,要说没有任何凝聚力才是真的。

领导与被领带是一种组织力的体现,有组织力的集体遇上各自为战的另一个群体,谁会获胜不用多讲吧?

怎么去成为特殊群体的一员很有讲究,可不是站在旁边看着就能获得,那需要去参与,更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说句非常难听的话,抱怨某个谁成了什么重要人物的时候,那个能够成为重要人物的人也不是白捡来的地位,旁观者的抱怨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该忧心的是奋斗无用,不是投胎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