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20章:神圣不可缺失之土(2/3)

过“代百钱”,汉武帝搞过“白鹿币”,杨广搞过“当百钱”,其实都是变相的掠夺。像是两宋就搞纸币系统,搞得国民经济差点自己崩溃,得是宋人的底蕴还算不错才没搞得举国破产,但是破产成为无产游民的数量也多到吓人。

汉国目前主要的交易方式与之前的几个朝代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流通的货币当然是铜钱,可是以物易物的现象更普遍一些,原因是铜钱的数量不足以支撑流通,再来也许是货物本身就有利用价值,铜钱却只有人肯卖才能产生价值。

看完了几个代表性的金矿和银矿,倭列岛就没有哪处值得刘彦游览的地方了,他回到大阪港稍作停留,一是旅途过程中必要的休憩,二来就是等被点名的倭人权贵。

“倭人该是什么样的真实想法,就看来没来。”刘彦事先已经让人透露风声,这一次带走那些倭人是要带回汉国享福,也就是过去了想回到倭列岛就不容易:“便是大汉随随便便的一处县城,也要有倭列岛最大的城镇更有文明气息。”

“他们在此处为人上之人,财产也是在此处……”桑虞其实觉得刘彦逼得太明显了一些,却一点忧虑都没有:“真心诚意愿意去大汉生活的倭人贵族恐怕没有。”

说的是呢,人离乡贱可不止是说去到陌生的地方无亲无故、失去依靠和容易遭人轻视,说到底大部分的财产都带不走,到了新地方什么都要重来,尤其是权贵被迫换了一个地方,不但熟悉的一切会没有了,连带狗腿子也很难全部带走,还怎么作威作福啊!

刘彦也没想那些倭人能诚心诚意地搬家,他在进行的只不过是汉国获得倭列岛统治权的必要步骤,不是将权贵杀光或是使之融入统治阶层,那就全部给挪个地方嘛。

得说的是,要是那些倭人权贵能给汉国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刘彦肯定是不会将事情做得那么粗糙。

很关键的问题是,那些倭人就算是想搞事,至多也就让某些矿产的做业停顿下来,汉军干活的时候死伤一些人,死最多的肯定是倭人,然后可能会让汉国在倭列岛的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比如从温和转变为酷烈。

就是不管倭人干什么也就那么样子,没必要去描述一群或者某个倭人有什么行动。在刘彦规定期限之内,陆陆续续有被点名的倭人到来,他们普遍是拉上好几车的资产,带上一些奴仆,就是装也装成要去汉国了,很高兴、很开心、很期待……

“本人来了,家人也带了一些。”庾翼是在最后一个被点名的倭人权贵到来后,才向刘彦报告:“他们之中有人留下第一顺位继承人。聪明的则是带来第一顺位继承人,留下了其余子嗣。”

刘彦就知道被点名的倭人会过来,目前倭列岛人种挺杂,可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注定了一点,清清楚楚知道事不可为的时候太能忍了。

世界上所有岛国或是处于狭隘区域的民族都是那样的共性,比人弱的时候奴才性高出天际,比人强的时候却是比任何人都能搞事和极度残忍。

到来的倭人,他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谦卑,哪怕是看不到刘彦的影子,对着刘彦所在的位置进行跪拜是必须的程序,对待稍微有点身份的汉人都得是一副奴才样。

刘彦一次无意中看到某个倭人权贵小心翼翼地对待站岗的汉人什长,脑海里面不知道怎么就浮现中日战争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哪怕是一个高官都要像是狗腿子来奉承一个日军中队长,深怕态度上有些不对就要阖家全族的嗝屁。

“也只能如此了。”桑虞说的是,倭人权贵都那么没有底线地屈服,不好再继续搞事:“有他们在,大汉奴役下层倭人也更方便。”

刘彦不得不承认就是那样的道理,就好想英国人殖民印度的时候,对于阿三高种姓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尊重,是为了更好地去奴役那些低种姓,想要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