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33章:钱太多!(2/4)

闵。

“那是陛下开恩。”冉闵虽然浑身酒味,昨夜也是彻夜未眠,可是精神得很:“赶过去的人,每一个都发财了!”

一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中南半岛是汉人踏出汉家旧土之后的第一个乐园,先入场的是军队,后面军队则是成了定海神针。

所谓的定海神针就是从不轻动,要不然哪能被称呼为定海神针,就便宜了一些胆大之辈。

军队掠夺是充公再行分配的模式,私人则是需要上税。

军队的分配模式基本上是六成充公,某位士兵掠夺了多少可以分到四成,没有娶妻的士兵按功劳多寡来分配优质的异族女,着实没有功劳则是可以用远少于民间的价格在军队进行购买。

私人的掠夺队,他们的上税方式相对复杂,奢侈品入境是要上交多达八成的税,非奢侈品则是三成税,同时粮食类的物品则不被收税。

其实奢侈品的税高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它们本身就能卖出大价钱,买家也会是有钱人,一件普通物品能卖一百五铢钱,一件奢侈品却能卖出数万乃至于是数十万的五铢钱,哪怕是被收了八成税,卖家依然能够得到远比普通物品更多的五铢钱。

官方会在奢侈品上面定下高税额,其实也是遏止和打击奢侈品交易。

中南半岛的文明程度并不高,汉人在那边掠夺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其实是抢不到什么太值钱的东西,能获得奢侈品要么是走了狗屎运刚好抢了一个用翡翠原石或是其它什么原石盖屋子的土著,要么是那个土著村子旁边刚好能淘金,要不真不可能抢到什么奢侈品。

前期军队和私人掠夺队还能有不错的物资收获,后面基本上就是抢光了,眼睛就盯在了土著人口方面。

有相关的数据表明,汉人冲进中南半岛之后,短暂的数年间创造的经济收益超过百万万五铢钱,那是建立在发现多处翡翠矿、金矿和诸多名贵木材的前提下。

可以说只要是去了中南半岛的汉人就没有一个穷着回国,不但去的人都发财了,国家也是吃的不断打饱嗝。

经济收益只是其一,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其实更被国家所看重。

从中南半岛抓捕到的劳动力缓解了国内的劳力缺失是一说,相对重要的是解决了起码三十万单身汉的婚姻问题。

交税是一定要交,没有背后国家的强大,就轮不到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去抢。

私人千万别说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什么要分出利润那种话,局面是国家的军队打开,也是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撑腰。

要是国家不强大,去抢了他国,信不信被抢的国家去申告,自己国家会派人捉拿给出一个交代?

有了中南半岛的例子,才是后面一再对外开启战事没有遭到多大反对声浪的原因。

后面对西域就是另外一种模式,国家出面进行组织,正规军队为辅助,由民间力量作为主力。

“西域的例子挺好的。”徐正主军务,能够看到相当多的数据:“国帑的耗费仅是在进行必要的武装以及服装统一、前期的辎重,出资仅是一千五百万五铢钱。”

要是派出军队,五万部队的一应准备不会仅是一千五百万五铢钱,至少也要八千万五铢钱,甚至更多。

八千万五铢钱还只会是首批支出,后续还会有多笔的耗费,视战争进程以及顺利与否,打完西域之战耗费个数亿五铢钱也不会是太奇怪的事情。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汉孝武皇帝三次远征西域,第一次省了一些只耗费八千万五铢钱,第二次却是增加到了两亿五铢钱,第三次则是超过三亿五铢钱。而屡次的出兵,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不算自带干粮的民壮。

汉家开启国战从来是要看收益,哪怕是西汉打匈奴是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