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创办书院(2/4)

学叙旧,陈家真是煞费苦心啊。无论这唱诗,还是赠画确实都很和自己衣锦还乡的心情,可是……

而一旁翁正春看来众人此举有奉承林延潮的嫌疑,但林延潮这等大员还乡,若说没有奉承是不可能的,而本日此举之中也有文人的风雅,不算太过火就是。

见众人一并相邀,同案同学相聚的气氛也达到了**,大家都等着林延潮吟出一首诗来,或者留下什么文墨好铭记此刻。

身处众人眼力之中,林延潮却笑了笑,然后摇头道:“好一句梅花想起苦冷来,确实令林某想起了当年在书院冷窗苦读的日子。记得刚进书院时,山长曾问林某为何要来书院读书?林某当时匆促之下答曰,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当时情景至今林某仍历历在目。”

林延潮想起濂江书院的山长,以及当时在山长前初出茅庐的少年,这画面在脑海中微微定格。

从思绪中抽回,林延潮看向众人笑了笑道:“大家都是林某的同学,所以在大家眼前,林某也不避提当年的臭事。大家都是知道林某少时贫贱,要不是老师赞助和赏识,根本无力就学。当年在书院林某甚为困顿,所以气量狭隘,不能容人,全赖师长与同学包容。思来想往在书院中唯足称道就是勤恳二字,但提此林某更是惭愧,这冷窗苦读的初衷实为了衣食计之,说来说往唯有想着如何独善其身而已。”

听了林延潮这几句话,众人都是没料到他话锋如此一转。

但见林延潮肃然言道:“不过林某至今唯一不懊悔就是在书院读书时的时间,林某最庆幸的是在年少偏激的时候,得师长之教导,同学之督促,令我明确圣贤道理,走上了正道。修身后成,方能齐家,齐家有成,方能治国,治国有成,方能平天下。这是林某为学至今仍信之不疑之言。”

“而本日衣锦还乡,荣回故里,承蒙诸位盛情,如此厚爱,林某感谢之余,却想起为官至今虽荣华富贵,却没有建树,更是知道诸位要提示林某要为‘穷善达济’这后半句之事了。若持续放任岁月蹉跎,时间荏苒,岂是我辈所为乎?所以林某收下此画,在此也谢过诸位好意。”

林延潮一言之下,满堂皆静,谁也没有想到在赠画之后,林延潮却道出如此一番话来。

“说得好!”

“此真金玉良言。”

不知是谁道一句,随即满堂之上,众人喝彩连连,掌声雷动。

而一旁翁正春目睹着这一切,听了林延潮这一番话后他有几分茫然若失。他心底道,这么多年了,我比宗海是越差越远了。我常意不平矣,读书时常想着愤世嫉俗,自己为官以后如何兼济天下,但真正为官之后,却想着如何独善其身,此真为本末颠倒了。

想到这里,翁正春将心情平复下来,以往的心结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打开了。

最后陈一愚还是取来笔墨请林延潮留下文墨。

林延潮抬开端想了想,然后与众人言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诸位都是林某的同学,同案,本日林某不如与诸位定一个百年之约,在座若有人活到百岁,看看今昔如何?”

立即林延潮提笔一挥而就。

众人争相捧墨读之,看看林延潮到底写得是什么?

但见上面写着如下。

忆昔常别,阳关千叠,

狂歌曾竞夜,

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同学情,千千结,

问少年心事,

眼底闽水,心底黄河月。-

此后代的名字称燕园情,被视作北大校歌,林延潮本日用来,将未名湖改作了闽水,将燕园情改为了同学情而已。

一词作罢,众人不住夸奖。

这一刻林延潮想起当年毕业之时,那时也是如此情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