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妻(完)(2/3)


果然艺术是相通的,柳芸刺绣好,画画也很有天赋,多次得到容大儒称赞。

柳芸投桃报李,一路上就替大家做饭,规划路程。

有时候也会隐姓埋名去书斋卖画,几位师兄不具名,让老师傅看哪幅画价值最高,这也成了以后容大儒弟子们检验自己水平的手段。

有了柳芸,容大儒的生活水平直线提高。

半路上有热汤热饭,简单的野菜干肉也能做成美味,衣服烂了有人缝补,有人提醒着清理头脸,不至于走出深山像一群叫花子一样被人嫌弃。

吃饭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只要饭菜美味,别的一切好说。

弟子们去荒漠草原,一路上叫苦叫累的时候也少了很多。

柳芸建议容大儒把旅途上的趣事画下来,再写成短文,配合路线图做成史无前例的带图画的小清新游记。

容大儒人脉广,每周写一篇游记寄到京城朋友那里。

容大儒的游记就在仕林中流传开来,他们在游山玩水,京城不断有人催更。

柳芸心想,如果京城有报纸,容大儒写游记稿酬肯定不低。

可这时候只有邸报,是记载朝廷大事向下传播思想的工具。

容大儒的游记只有等到集结成册出书才能得到报酬了。

在此之前,京城书坊很乐意容大儒的游记在读书人中传播,影响越大越广,以后出书才能卖的更好。

随着容大儒的游记出版,柳芸也出了名。

容大儒经常夸自己徒弟芸娘如何心灵手巧,如何才思敏捷。众多事迹让柳芸在读书人眼中成了名副其实的才女。

她的绣坊也因此沾光,新的刺绣样式成了风雅事物,而不只是谋生工具。

这样的生活转眼就过了两年。

柳天瑞考中了进士,如今在南方一座富裕的小城当县令。

柳芸回到青山镇,孩子已经长大了,只是不认识她。

听说张婆子过的很不好,二十两银子被人知道,就有人骗她说可以用钱让张大山早点出狱。张婆子的积蓄被骗了个干净。

柳芸回到青山镇,柳老爷非常高兴。

他前两年娶了个寡妇,如今生了个女儿,一家人日子过的还不错。

柳老爷喝着酒高兴的说:“我的一双子女都是有学识的人,婉儿也要向你兄姐学习。”

婉儿就是柳老爷小女儿。

柳芸在柳家住了两天就搬到绣坊,她的孩子是柳天瑞起的名字,叫柳虞。柳虞被她带到绣坊,带在身边照看。

她的名气已经很大了,但柳芸不满足,她扩大了绣坊规模,找了有名气的绣娘开刺绣培训班,只要很少的学费,再在绣坊工作三年,工作期间有工资。以后去留随意。

这和以前学徒制的一辈子都要呆在绣坊的模式很不一样。

女孩子十岁开始学,学三年再工作三年,就能给自己攒一笔嫁妆。

这种模式迅速受到欢迎。

柳芸的事业版图也飞速扩大,她的绣坊教学班开到了京城,柳虞也得以在京城入学。

三十年后,柳芸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是刺绣的一代大家,曾给皇帝绣过龙袍。

她的画异常传神,融中西方绘画优长,开创了新的绘画流派。

她还是最成功的女商人之一,从刺绣培训班开到百工培训学校,从大应最北边开到最南边,更是深入不少西方国家。

她的培训学校受到官府支持,在激烈的正统书院竞争中存有一席之地。

她的学校也促使不少女子走出家庭,走进社会。间接促进了女子地位的提高。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曲折的人生,她成为无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