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战!(1/2)

由于双方都缺乏火器,这仗打的都不似大明战争了。

明初沐英就已善使火器,后来大明军队的火器比例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期卫所制崩溃,大明士卒战斗力急剧下降的劣势。

但是,由于明末战乱,火器的生产陷于停滞,消耗量却剧增,山东空虚的不止是军队,军械一样匮乏。

而清军主力西进,山东的情况并不需要出动主力大军,所以只是派了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兄轻装简行来混军功。

总慎着也不是办法,总有一方要进攻。规则向来是骑兵攻,步兵守。要是叶布舒非让朱慈烺来攻,那好了,干脆就散了,你回你营,我回我城,大家洗洗睡了吧。

所以,出来混,道上的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

叶布舒右手高高举起,停在空中良久。双方两万多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叶布舒的右手上。刷,那只手臂闪电般的落下,直直停在胸前,正指着前方朱慈烺的位置。

主将所指,兵峰所至。虽刀山火海,亦有进无退!

踏踏踏踏,八旗骑兵越过主将,马速由慢及快,越过半程的时候已经快如闪电,势若雷霆。

朱慈烺在叶布舒手臂挥落的时候就转身隐于阵后了。步兵方阵主守,难道自己一军主将站在最前面等着敌人冲过来直接砍了么?

太子亲军卫训练有素的按照日常操练,快速准确地立起了高低两排枪阵,特质加长铁枪杵在地上,第一排士卒半蹲在地,双手紧紧撑着枪杆。第二排士卒腰身微躬,前腿弓后腿绷,全身的力气都注在了枪杆之上。第三排的火铳手早早清了枪膛,填了火药,放好了弹丸,牵出引线,手握火石,只等着最后那砰的一响。在后面的刀手,甲兵,弓手和长柄兵器士卒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朱慈烺骑在马上,在后阵堆起的土包上观战。

看到骑兵已到阵前两百步,一打手势,旁边一直死死盯着朱慈烺的传令兵,条件反射一般吹响了信号号角。

待命的弓手按照之前训练的力度角度,快速的高抛齐射了三轮箭矢,当最后一箭射完,敌军骑兵将将冲到枪阵之前,而那箭离着己方枪军也不过七八步的距离,却无一矢误伤!

朱慈烺亲军卫阵营三个方阵一共也只有三百弓手,哪怕训练的再精锐,也只是齐射三轮九百支箭矢。

而对面的清军,人人身穿棉甲,这棉甲为布面甲的升级版本,本是为了防备火器弹丸而造,在明朝布甲已经取代铁甲成为制式装备。

朱慈烺穷,全部家当也没有多少布甲,全部被优先供应给了亲军卫。

而清军却是刚刚吃了大户,直接上身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棉甲,而且别说人手一副,里外三层都不在话下。

当然,棉甲虽轻便却也是不可能套成狗熊的。不过财大气粗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体现,比如,清军的战马全部面着皮盔,背附棉甲,比朱慈烺亲军待遇都高。

棉甲,以棉沁水压实,两层只见附着铁片,先以粗线缝制,最后铜钉固定。此甲是为了应对火器大规模使用而出现,棉花对缓冲降低弹丸速度效果极佳,铁片可防刀剑劈砍,实乃居家旅行,造反杀人,两军互虐之必备良品。

夸了这么半天棉甲,实际上就是想告诉大家,朱慈烺的弓手队虽然射的帅气,但实际效果就只是“千箭万箭银光闪,射落雕鞍三五人。”

看着不少清军骑兵,身上马上插着箭矢,却马速不减,若如无物,朱慈烺一阵气闷。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先是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势力扩张,以原四色旗帜增设镶边四旗。

至皇太极天聪九年,又建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临死之前的崇德七年,完成汉军八旗编制。

但是所谓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