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9、牧童的神识流转与太子苦修之本意(2/3)

比丘答道:“他是真佛子啊!慎重慎重,切勿惊疑,好好地护养,这孩子日后长大当为一切大众作导师。我等悉数要跟从他,接受他的启迪。”

男孩日渐长大,年龄到了七岁,熟悉地了知世出世间的一切微妙法门,不论出家、在家修行要识都能知道,智慧德行超群绝伦,诸比丘皆跟从他,接受他的教导。佛经中误有脱漏的字句,他都拾遗补阙,删订完整。男儿每次进出都有目的,到处开化众生,启发人们发大乘心。长者家中内外亲属、僮仆有五百余人众,皆跟从男孩学习,皆发大乘心,举家行菩萨道。男儿所教化的城乡,被开化的人中,有八万四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出家的弟子有五百名。诸比丘听了小儿讲说的正法,原来的烦恼都得解脱,立志求大乘者皆得到了法眼净,能够分明见到真谛。

……

佛告诉阿难说:“那时的小儿就是我的过去身啊!那时的比丘就是迦叶佛。如上事实,阿难啊!我在过去世时,从比丘那里一听到大乘品的经典,赞美开解,心意中长时地欢喜不移,从此精进不忘,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宿命根源,以至于达到无上平等正觉。一次听闻佛经的功德尚且如此广大,何况终日修学遵守道业的人呢!”

太子苦修之本意

在佛陀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立志出家修行,并对送他来苦行林修行的车匿说道:“我为了解脱世间苦的根本——生老病死,我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所以才要舍弃个己的恩爱之情,来到这苦行林。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我也不是不怀念父王的大恩,我更不是为怀恨什么而出城,我只是为了要断除人世之中忧与悲的根本!例如睡在长夜恩爱的床上,终是免不了别离的寂寞,因为人生都要别离,所以才要求解脱,如果得到解脱,才能永久地没有别离。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来出家,希望你回去后转告我的父王千万不要为我出家的别离而悲伤!父王若说我不懂得享受人间五欲的快乐,其实,五欲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贪恋,因为一切苦都渊源于这五欲之中。我们的祖先用尽苦心,就是为要求享受这五欲,然而他们所获得的是什么呢?我现在即使接受父王的嗣位,享受这五欲的快乐,但是将来这些还是要离开我的。这五欲不能永久地跟随我们,所以五欲的本身仍然是没有快乐而言。世间是一个循环的矛盾,当一些做父母的人们,在世的时候,努力争取财产,一旦撒手辞世,自己又不能带走,把财产留下给儿女,儿女为贪爱这些财产终于又陷进堕落的深渊。我要决定离开这可厌的世俗之欲,我要求的是千劫万劫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真理法财!假若说少壮的时候不应该出家,可是追求真理正法,是没有什么是时候、什么不是时候的分别,无常是没有时候没有定期的。死的可怕,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就已经跟随而来。所以趁这短暂的强壮的时候,我决定来探求真理,这就是我出家的原因和出家的时候。”

太子命令车匿代向父王禀白的话说完后,他又望望车匿,加重口气说道:“车匿!请你不要忘记我对父王所讲的话呀!你替我说,我现在已没有一点恩爱之情,我已经忘记父王的一切事情,请他也忘记我吧!”

太子的这些话,听得车匿胸塞眼昏,合掌作揖,哭泣长跪在太子的面前说道:“太子!请你不要这样说好吧?你应该知道,这将更增加大王的悲哀,好比你说你决定断离恩爱之情,这话给大王听到,心中怎不悲伤呢?金石尚且容易摧碎,你的心怎么就这样硬呢?而且你过去是生长在王宫之中,像金枝玉叶一样贵重的身体,现在要在这荆棘丛林中起卧,这样的苦,你想怎么能忍耐呢?起初你令我牵出马来的时候,我心中就感到非常的不安,但不知怎么的,好像另外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感到你的威严,我不敢违逆你迦毗罗卫国太子的命令。然而现在你要出家了,你应该想想迦毗罗卫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