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崛起(3/3)

扩张服务的一种手段。

日本战后进行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效仿美国的教育模式,试图把少年儿童从国家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战后盟军总司令部连续发出指令,要求排除教育领域中的,禁止用神道进行宣传和教育。国民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为9年。通过教育开发“人材资源”,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战后的改革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是战败国,把国防交给了美国,日本得以全力发展经济,这是日本经济能够腾飞的一个巨大优势。

但是,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自己的科技实力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全民的集体主义精神。

自1956年起,到1973年,日本进入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这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此时期,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6倍,对外贸易从1965年开始出现顺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长3.5倍。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成功实现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

进入七八十年代,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件大事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一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二是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三是1979年到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经过这“两次经济危机”和“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急剧下降。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继续下滑,并引起日本内阁的频繁变更。为了扭转本国经济低靡状态,近年来,日本开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造,即用消耗资源少、附加产值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大量消耗资源、消耗劳动和产生公害的重、化工业。同时,在经济政策上也作了相应调整,即一方面鼓励垄断资本扩大资本输出,把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另一方面大力扶植汽车、电子、精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另外,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坚持“科学技术立国”,努力迈向“自立自主技术时代”。

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不管日本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但日本的科学技术和日本人的“大和民族”精神都是不容忽视的竞争优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