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琐事一堆(1/2)

“什么问题?”黎安明闻言夹了一口菜随口问道。

“回少爷,按照您的要求,现在我们船员不够啊,而会跑海的就只有两艘大福船上加起来不到两百人。”黎荃回道。

“那就招啊,有银子还怕招不到人吗?”听了黎荃的话,黎安明想也不想的就说道。

听到黎安明的回话,黎荃连忙四下看了看,小声的说道:“可是少爷,您造的那是战船,不是商船啊,船员不一样!”

“握草!差点儿忘了!”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顿时斯巴达了,于是仔细的考虑了一会儿道:“我们不是准备买个岛吗。先招人,然后去岛上训练,现在到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呢,就去沿海招募,招那些会水的,三个月时间怎么都够用了。”

“岛的事情前几天已经谈妥了!”说着,黎荃从怀里拿出一张地图张开后指了指舟山群岛的位置接着说道:“少爷您看,这两个岛他们都愿意出售给我们,其中大的这个是大衢山岛,大小有八万八千多亩的样子,岛上有渔民五百余户,不到两千人;小一些的这个叫嵊泗岛,有三万一千多亩大小,岛上渔民较少,不到三百户,两个岛都适合建海港。本来他们是想把岱山岛出售给我们的,不过老奴想到那里离定海卫太近了,不方便少爷您的行事,故而留下了另外两个给少爷定夺。”

黎安明怎么可能不知道舟山群岛,他不但知道,还去那些岛上游玩过。大明朝沿海和后世截然相反,荒凉得很,舟山是个海防要塞,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隶昌国卫,洪武二十五年改隶定海卫。

舟山太大了,是中国第四大岛,有大明两个千户所在屯守,没有县治,是一个军事区,黎安明目前实力不够,没有由头下手,只能以后慢慢来。

“那就大衢山岛吧,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为了以绝后患,这些银子不要省!”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后,黎安明才说道。

黎安明记得后世衢山岛有盐田3平方千米,为“岱盐”主要产地之一,如果他买下了这个岛,也可以晒海盐,这也算是来银子的一条路吧!

他还记得衢山岛周围水域最深41米,最浅2米,平均水深10米,可利用岸线30余公里,拥有3个深水良港。这样一看,这里就算是最优选择了。

“少爷放心,这些岛屿属于定海卫,只要买通定海卫的官员,上面的官员就由定海卫的人去打理了。”黎荃闻言连忙应道。

这个时代的官员大多都很贪,只要有银子,他们基本没什么不敢卖的。“行吧,你自己去负责处理就好。”

“对了,红薯和包谷采买得怎么样?”黎安明忽然想到此行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采买种子,于是便开口问道。

黎荃闻言想了想回道:“回少爷,红薯老奴在福建已经买了三十万余斤,包谷差不多十万余斤的样子,您看还要再买吗?至于洋芋,也就是少爷您说的土豆,种的人不多,所以老奴到目前为止也才买到不到三万斤的种子。”

“够了够了,这些东西再经过我们自己一年的培育的话,完全够整个军民府栽种的了,再说我还让徐尔觉在帮我采购。就这些先找船运回去吧,等我回去再教大家种植方法。”黎安明闻言连忙摆了摆手说道。

“好的少爷,老奴一会儿就去安排。”黎荃应道。

黎安明想了想此行的目的,看看还有什么事没有办理的,想到遵义紧缺的匠人问题,于是他便问道:“匠人方面有开始招募吗?”

“回少爷,在经过应天府的时候,老奴已经安排人去那里悄悄招募了,前两天老奴收到消息,那边已经招到了一百余户,老奴已经安排他们先行送回军民府去了。”黎荃闻言连忙回道。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