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0章 (完本)(2/3)

略欣赏的人们。他的一颗匠心应该和着古老土地的山河之韵才可以千古唱响。”

杨洋:“好一个‘匠心‘之说,书轩迷失了一颗真心,却没有遗失掉他的一颗匠心。石灵章秀!寿山石是凤凰彩卵,这些印章都是人工艺术珍品。可惜物在,人已不在,有时人在,情却不在。”

俞敏俪恬淡地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万物皆为短暂,永恒的唯有文化中的精华。”

杨洋:“他要感谢你的!”

俞敏俪温婉一笑,说:“书轩谢不谢我不再重要,但我要再次谢谢您和庆祥哥,你们想到用我爸爸妈妈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图书馆,我们心中真的很感动。您和庆祥哥有着创业者的梦想和情怀,一直怀着匠人的精神做好做精产品,你们一路奔跑,遥无终点。”

杨洋:“庆祥说他从小就敬重婶婶,觉得她是个不一般的人,婶婶对他的影响很重要,后来是涛涛给了他许多新的理念,再后来启发我们有这念头的人是你!我们是一家人!彼此感恩,不用说谢谢。”

俞敏俪忍不住伸出双臂拥抱住杨洋。

蒋芷萱从小礼台那边过来,笑说:“领导们都上台讲过话了,礼炮也放了,可敏涛和庆祥他们还有讨论不完的话题。在我看来人生就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管不了老天爷的事。可那些爷们不一样,似乎要管尽天下的事。”

杨洋笑应说:“一般人都说一生只有两件事:一件关于生,一件关于死。可你真行,整出了三件事,听起来人生更有长度。”

蒋芷萱亦觉好笑说:“我是个较真的人,就多想出了一件事。不过玩笑归玩笑,还是得认真说一句,明兰书苑开张得好,铜香怎么也比不了书香。”

杨洋:“如今是网络时代,每个人不愁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愁知识的广博度,愁的是如何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辨识真伪,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留一颗淡泊的心灵。”

蒋芷萱:“网络也让各种造假横行,一切都变得理然当然。”

俞敏俪:“百多年前就有人说过,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直到今天依旧振聋发聩。”

福宁的四月正是春天的好时光,俞庆祥和俞敏涛站在小礼台前,脸上的神情与阳光一同灿烂。

俞敏俪、杨洋和蒋芷萱三人边说话边往小礼台走过来。

听见俞庆祥在说:“我们即使生长在有梦的故乡,但必须脚踏实地,不做狂人痴梦。自省才能自强,步履才能走得稳健。”

俞敏涛则说:“人无完人,人为的一切总是优劣利弊共存。我们该有中年人的理性思维,用犀利的眼透视现实,静观历史,直面过往,修正自身,避免重蹈覆辙。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不切实际地夜郎自大,只会是一场灾难。”

俞敏海见了俞敏俪,嘻嘻地笑说:“我打小不爱读书,可我喜欢爱读书的人,哪天图书馆成了闲人爱去的地方,咱福宁人的一口蕃薯味口音一定飘出了国际范。”

俞敏俪:“我们继续让梦想飞翔,总有一天,公众图书馆会在福宁城乡处处可见,福宁小城不仅有梦的味道,更有书香的味道。”

俞大明嫂子满头的婆娑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她颤颤巍巍地步上小礼台,用拐杖使劲地敲着小礼台的红地毯,对着台下说:“你们不要再说我听不懂的话了,那楼里有那么多书,可我一个字都认不得,婶婶是个有文化的人,她要是知道该有多高兴呀,可她到底在哪儿?她是不是不在了?她真离开了吗?”

杨洋:“妈,婶婶不是不在了,她只是不想理凡人的事了,她修成神仙了。”

嫂子年老耳背,着急地直问:“她到底在哪里?我还能见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