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辩论(2/2)

去世三年以后他仍然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就算得上是有孝心的人了∫可有听错?”岳山问道。

“没错。”孔颖达高傲的道。

“那我想请教孔学士,周幽王的儿子当如何自处?秦二世的儿子当如何自处?汉灵帝的儿子当如何自处?隋炀帝的儿子又当如何自处?”岳山问道。

孔颖达一愣,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居然真的提出了问题,而且直指刚才他那句话的疏漏之处。

这其实牵扯到一个学术界的争论,是理大还是孝大$果父辈教的东西是错的,子孙还需要遵守吗?

遵守就失了理,不遵守就是不孝。当然了,这个争论只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于孔颖达这样学有所成的人来说早就有了答案。

虽然他很讨厌岳山,但一个大儒最基本的操守让他很认真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则而改之。”

“既然如此孔学士就应该给大郎解释清楚,如果他因此走向歧途该怎么办?”岳山质问道。

孔颖达嘴唇翕动,好半晌才僵硬的回道:“是老夫错了。”

这次轮到他憋屈了。

李承乾才五岁能学什么高深的道理?能熟读并大致知道论语讲的是什么就已经殊为不易了。孔颖达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教的,自然不会把每句话掰开了在糅合到一起往深了讲解。

可这个理由却不能拿出来当成他‘误人子弟’的借口,这个哑巴亏只能往肚子里咽。

身为老师的岳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没有抓着这一点不放≡微沾点便宜就行了,真把对方逼急了自己也落不了好。

而且孔颖达刚才的解释也一样充满了漏洞,但他也一样没有抓住不放。胡搅蛮缠扣字眼永远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聪明,只能在网络上凸显一下存在感,在真正的学问人面前显摆只会被人鄙视。

再说他又不准备靠小聪明击败孔颖达,后世那么多大学问家研究总结出来的学问不用非要恕聪明,那才是真蠢。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岳山抛出了这个后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