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夏国前路(2/2)

再行停止征召流民也不晚。”

魏冬他是直接负责这块的主官,因此他的意见杨松也是想要听听:“喔?仔细说说。”

“是,大王。”魏冬拱手答道:“大王,征召流民一事虽然如同军师、荀行政所那样,但现今本国正是需要大量劳力的时候,如果一旦停止征召百姓,那未来十年本国的劳力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还望大王三思啊。”

刘基也是知道这点的,不然他刚才也就不会犹豫了那么一下了,只不过相比这个弊端,他还是选择从长远来做打算,于是他紧接着回道。

“大王,劳力的缺口短时间内可以由土著青壮来填补,只要过了这几年就好了,不过要是这么一直征召流民,可不利于本国社会的安稳啊,长此已久反而会阻止本国的发展势头。”

刘基的出发点杨松想了想,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毕竟近几年夏国的犯罪率可是逐年递增的,经过统计,发现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征召百姓不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而造成的。

这不,负责治安的卫厅周泽马上出列拱手道:“启禀大王,臣认为刘军师说的是,这几年本国犯案者突飞猛起,杀人放火者不在少数,更有大小帮派恒生,极大的扰乱了本国治安。”

周泽说完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想起了当初的那几年,大王还不是大王,夏国还不是夏国的时候,那时候的治安可谓是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那像现在,他这个本来是“不重要”的岗位也变得忙碌异常起来。

对于社会治安这块,杨松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现在夏国的人口已经高达两千多万,早已不是当初的三千人。这人的数量一边多,什么样的人也就冒了出来,犯罪率随之而升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这不是杨松就要放弃征召流民的原因,而是荀彧接下来的话让他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大王,臣有一言。”荀彧等两方观点的人争得差不多了,这才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劳力缺口只是暂时的,犯罪者也可抓,但夏国的未来还望大王做出决断了。”

“文若此言是何意?”杨松听到这话,皱着眉头反问着对方,什么叫做夏国的未来?怎么就要他来做决断了?这个问题来得也太突然了吧!

荀彧再次对着杨松深深的躬身一礼,起身后缓缓道:“未来之夏国,是征战天下还是闭关锁国一心发展;是奴隶百万还是天下大同;是为国祚万代还是只为今朝得势?”

杨松一开始听到荀彧这话,很不以为然,这不是废话吗?这还用选择吗?只不过杨松紧接着细细一品,他就发现了荀彧的良苦用心。

是啊,这些看似不用选择的问题,但在一件件的小事中累积起来,就会变得不可实现。就好像当初决定放弃使用土著奴隶一样,到了现在不但没有弃用,反而是越发的多了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夏国真的是没有人可用了吗?显然不是!那这其中的问题就值得杨松深思了!

就说土著奴隶的这个问题,要是长此以往下去,夏国的那些辛苦工作就没有夏国百姓愿意去做,甚至以后百姓会为了奴隶主动的去发动战争,从精神上这就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就更不要说去发展了。

而征召流民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口的增长本就有着一个过程,突然暴增的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新增人口不适应时代的,必会成为夏国一个不小的定时炸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