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杨少峰,小赚了一笔!(2/3)

声道:“没想到二十几万两的库银,我大明不知道有多少人家中都不止二十万两,可是国库之只就只有二十几万两,剩下的一千余万锭,则是宝钞。”

朱老四没有再接着说下去,但是潜藏在后面的意思却很明显——宝钞在没有升值之前,确实就像是杨少峰说的那样儿,拿来擦屁股都嫌硬,更多的还是拿来赏赐给各个入京觐见的藩王和藩属国的使节。

然后这些人又会通过各种途径把宝钞给花出去,最后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

而在宝钞升值,开始在民间通行起来之后,国库里的一千万锭宝钞也同步跟着升值了不说,就连兑换回来的金银,也比往年多了几十倍。

当国库里的真金白银增加,宝钞跟着升值之后,大明完全可以办更多的事情,比如修桥铺路,比如建城,比如砸别人家的场子。

很简单的道理,钱是英雄胆,没钱说话都虚。

见杨少峰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夏原吉叹了声道:“是老夫这个户部尚书无能,除了时时想着节省之外,竟再无其他办法,以致于国库空虚。”

杨少峰小声嘀咕道:“空得跑老鼠么”

见夏原吉脸色难道,杨少峰便向着夏原吉拱了拱手,笑道:“下官以为,理财之道,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若非是夏部堂在节流之上做到了极致,国库之中别说是二十余万两的存银,只怕是一两都难。”

杨少峰的话让朱老四脸色一黑。

杨少峰却没有看到朱老四的脸色,斟酌了一番后,又接着说了下去:“至于剩下的开源,就只能在其他的地方想办法了。”

夏原吉疑道:“再加税么那岂不是竭泽而渔”

杨少峰黑着脸道:“夏部堂也知道那是竭泽而渔为何不在其他的地方想办法”

夏原吉正在琢磨着杨少峰话里的意思,朱老四却呵了一声道:“想想边市城。国库虽然只给了他十万两,但是你看看这城是怎么修起来的,运回到杨家庄子的财货又有多少,这边市城的银行里面,又有多少他的存银。”

见夏原吉面色不善的望着自己,杨少峰便向着夏原吉拱了拱手,笑道:“户部拨过来的十万两白银,已经全部用于这些劳工的支出,甚至还不够用。事实上,仅仅劳工一项支出,大概就有五十万两之巨。”

夏原吉哼了一声,向着杨少峰拱了拱手道:“请状元公指点一二。”

杨少峰先是说了声不敢当,咳了一声清清嗓子,指着边市城的外围笑道:“依夏部堂所见,边市城想要完全修完,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

夏原吉斟酌着道:“依眼下的情况来看,想要完全竣工,只怕还要个三两年的时间。”

杨少峰笑着道:“为了营建边市城,下官先是从鞑靼人和瓦剌人那里购买和雇佣劳工,然后让这些人去开矿采煤,去烧砖采石,洗煤之后的煤面子掺了黄土做成煤泥,不仅能卖给需要取暖的鞑靼人和瓦剌人,我大明北方很多地方也能卖。

还有,边市城的人多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大了起来,就算那些劳工是包吃包住,可是那些随之而来的商人却不是,他们需要住,需要穿衣吃饭,这又是一条来钱的路子。

除此之外,下官还从鞑靼人和瓦剌人手里收购牛羊,除了肉可以拿去卖,牛皮还可以做成靴子,钱包,羊毛可以织成毛毯,羊皮可以做成大袄,哪样不是宝贝

方才陛下说有多少财货运回杨家庄子,又有多少存银是在边市城银行,那么下官可以告诉夏部堂,下官在来到边市城至今,虽然从来没有贪过一文钱,但是却攒下了百万余两的家业,更不要提城外的煤矿和水泥窑、砖瓦窑,这些还在源源不断的替下官赚钱。”

夏原吉愣了半晌,忽然扯着胡子骂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