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八章 十座空城(2/2)

至少,秦国对于基层的掌控与动员能力,在历史中,没有哪个朝代能比秦做的更好。

在后世,皇权不下乡才是常态。

可是,在这个时代,秦廷可以轻松的将触手伸到每一户,进行有效的管辖。

扶苏深思,历史上,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连续不断的出现明君强君,这只怕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

山东六国,也的确出现过不少英姿勃勃的雄主,可是往往一代之后,就打回了原形。

可是秦国不一样,扶苏猜想,这可能就是秦国体制的原因,纵然秦国的国君是中人之姿,可是,一个秦王的背后,有着一个行之有效的朝廷,朝廷背后有着千千万万扎根在底层的小吏。

这意味着就算是一个资质并不怎么样的秦王,照样可以凭借这样一套系统,做出一番业绩出来。

扶苏不禁想起了后世出土的秦简,其中睡虎地秦简就是一个名叫喜的小吏的陪葬品。

试问,在关中大地上,秦有多少个像喜一样的小吏?

只怕数都数不清了!

只不过,如此一来,却是苦了萧何,十几万的民众迁徙到了关中,对于萧何来说,这个考验自是不同凡响的。

萧何当然知道这些人眼下对于秦廷来说是一个负担,可是只要两三年的功夫,不,甚至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这些人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秦国大大的臂助。

在官府的记录数据中,人丁一直是考核的标准,为何?

因为人乃是根本,只有足够的人口,才能承担起更多的赋税,要知道,此时的收税政策里面可是包含着人头税的。

这意味着人口越多,能收上来的税收也就越多,而且,壮丁还可以参军打仗,这对于朝廷来说,又是一大裨益。

军中挑选士卒完全可以从优录取,如此一来,这军队的战力自是更强。

当然,看着眼前这近乎空城的十座城池,赵国的君臣上下都忍不住的想要骂娘。

旋即派出了使者对秦国进行了交涉,可是,秦国的回应也是相当的狡猾,一句话,就是不关我事。

百姓是住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还是迁徙到关中,皆是由百姓自己决定。

秦国未曾逼迫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人,秦廷更是放出话来,若是赵国可以,大可施恩于百姓,令百姓重回故里。

赵国知道后,除了暗骂秦国狡猾之外,一丝一毫的办法也无。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