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章:黄昏时分,马蹄声脆(2/2)

揭开锅盖后,那叫一个香软糯呀! 又转过几条道,依稀渐渐望见沉浸在暮色之中的李庄,而且似乎听到犬吠之声,还有几点火,要么是油灯要么是灶膛里的火把。李庄永远少不了狗的身影,因为常常有些调皮的娃子在茫茫的芦苇荡里捉迷藏,然后走不出来。这时候只能牵着自家养的狗,循着气味儿去找人。 听着犬吠,李崇想起了家里的大黑和二黑,两只黑背狗,除了爷爷,就是跟自己亲。还记得两年前,两只狗追着自己一直到兴化码头上船,站在码头边上看着自己,直到成为一个黑点。 “驴~”李崇一拉缰绳,马在庄头的土丘前直立而起,坐在马背上,连绵的房屋如同蜿蜒长龙的背脊,一片一片卧在这片土地上。村子里的柳树已经融入到各家各户的屋子之中,村子后面就是一片茫茫的芦苇荡。整个村子的布局围绕着中心的一座古塔,海春轩塔。 每年除夕,村子里的祈福活动都会往塔中的洞眼里放上一尊石佛,到现在塔身上,已经错落着上百个形态各异的小石佛。 而这座塔据说是唐朝大将尉迟恭驻扎水军时在此处设立的灯塔,直到三五百年之后,海水褪去,才露出了塔的全貌。也就是说,千年以前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一片低洼的沼泽荒滩,千年之后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富饶的土地。村子的整体地基明显高出河床许多,这是为了防涝,先期移居在这里的祖祖辈辈,把河底的淤泥堆砌成高出水面的陆地。 事实上,除了荒着芦苇根遍布不好种植的村后青纱帐,河床两岸肥沃的土地以及水面上的垛田,都是河底淤泥堆砌形成的,所以扎垛镇周围,这些庄子粮食的亩产一直很高。而自家是李庄独大的地主,所以从爷爷到自己,算上祖爷爷,整整四代人全部衣食无忧。 多好的一片土地啊,想着报纸上鬼子兵对华北大地和东三省的荼毒,李崇心里暗暗发誓,自己定要竭尽全力捍卫这片土地。 感受到夜幕降临下的水气,看着就在百米之外的四合大院以及屋后老墙倚着的老柳树,李崇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激荡,一甩马鞭,青稞马俯冲而下。 家,就在咫尺之前!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