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下帷幕(1/2)

在蜀地,江晓意外和耶律休哥见了一面,短短的一面,不到一个时辰,两人仅仅是互相询问了一下对方这几年的情况,便又再次分道扬镳。

没有过多的挽留,毕竟一个是辽国,一个是后周,或许两人心里都隐隐清楚,他们下一次的见面会是在什么时间的什么地方了……

半年后。

此时的淮南战场上,后周军队已经将寿州城围困了将近十五个月,可即使是围了这么久,寿州城也仍然在那坚挺着。

虽然如此,刘仁赡也坚守也差不多快到了最后的时刻,除了兵力消耗殆尽以外,城里的粮食也差不多快吃完了。

在这艰苦地等待中,李璟又再次派出了一支援军北上救援,兵力达到了空前的五万人。

这支援军就在寿州城外几公里处的山上扎了营,像串珠子一样地连续排列了十几个营寨,气势很强大,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几十里,大有要一举解围寿州,击退后周的气势。

仗打了这么久,李璟的运气算是不错了,最为关键的寿州有名将刘仁赡驻守,硬是扛了柴荣一年多的时间,要是换别人早就跪了。

但是,也差不多了。

南唐援军气势汹汹,为了稳固军心,震慑南唐,柴荣再一次宣布御驾亲征,赵匡胤随行。

两个月后,柴荣抵达寿州城外。

刘仁赡坚守不出,就是寄希望于南唐的这支援军,李璟也同样对这支足足有五万人的援军寄予厚望,满怀期待地将他们交给了李景达。

没错,就是那个半年前被赵匡胤狠狠蹂躏了一顿的李景达。

或许是之前被赵匡胤欺负得太狠了,李老哥这次心里很是忐忑,虽然手里拿着五万人,却迟迟不肯发起攻击。

可做为援军,既然来了,也不能一直就在这蹲着,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李景达就开始修甬道,就是两旁有遮蔽物的通道,专门为了向寿州城里输送粮食。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一来寿州的守军已经快饿趴下了,他们能不能等到你修好都还是两说,二来后周也不可能就任由着你在那搞地下建筑。

果然,在后周军队的不断袭击下,这甬道终究是没修成,刘仁赡见李老哥这么不靠谱,便提议率军出城决战,请他配合一下。

结果提议到了李老哥那里,被他拒绝了。

李景达的愚蠢,让南唐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粮食的断绝,使饥饿成为了寿州城最大的敌人,刘仁赡也因为忧愤过度一病不起,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后周倾斜。

在两军相持的过程中,李景达部下的一名将领因为内讧而叛降,不但向后周献出了营寨,还带走了一万多人的军队。

柴荣抓住机会,命令赵匡胤率领殿前诸军立即发动突袭。

赵匡胤势如破竹,一路横扫,将寿州城外的十多座营寨一一拔起,南唐援军仓惶沿淮水东逃,后周军队则兵分三路:水军沿淮水追击,柴荣率一军从淮水北岸追击,赵匡胤率一军从淮水南岸追击。

三路军队联合追击了两百多里,追得南唐军队“上岸无路,下水无门”,这一战,歼灭人数接近四万人,寿州城外的南唐军队被彻底肃清。

刘仁赡听闻最后一支援军溃败,彻底病倒,昏迷不醒。

几日后,坚守了近十七个月的寿州城终于陷落。

随后,刘仁赡病死。

尽管后周和南唐在淮南战场打得水深火热,但在听到刘仁赡的死讯后,双方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李璟追赠太师,柴荣追封彭城郡王,并因此退兵。

对于有节气有能力的人,无论敌我都会敬重。

对南唐而言,拥有刘仁赡是它最大的幸运,但不幸的是,它只有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