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三章 年轻的侯爷,过去的王爷(3/5)

理我都懂,但懂了没用,慢慢来吧,现在日子也挺好的,他李梁亭不也是武功一般却也依旧可以坐镇荒漠么?

假以时日,

咱,

不会比他差的。”

郑伯爷又喝了一口水,

道:

“吃好了么,咱赶路吧,进阶的事儿,只能先放放了,好在,咱可以先进爵。”

……

因为有进爵的动力在,郑伯爷赶路的积极性很强,不亚于当初去追逐自家大舅哥。

乾人一直称燕人为燕蛮子,

这里的蛮子并非指的是血统,

事实上,

东方四大国,

乾国赵官家一脉,其实是最没得牌面的,姬氏、虞氏、熊氏,八百年前就是大夏封侯了,那是有史可循,可以互相映照的;

唯独赵家,出身低微了一些,所以动用自己的文人,硬生生地在大夏史中给自己找了位姓“赵”的大臣当作自己的祖宗,以此证明自家祖先其实和另外三家的祖先当年是同朝为官平起平坐的。

但不管怎么样,

乾人嘲讽燕人不懂礼数,

这是没得错的。

在很多事情上,燕人向来不喜欢麻烦,也不爱折腾,能简就简;

但再怎么简便,该有的体面,还是要照顾一下的。

尤其是

现在大燕别看国内如何眼瞅着要“民不聊生”了,但对外,灭晋攻乾伐楚慑蛮,东方第一大国的架子已经起来了;

阔绰了之后,自然就开始寻摸上一些规矩来装点一下门面和抬一抬排场。

所以,在进入奉新城前,郑伯爷一行被拦了下来。

拦住的人,是一群文官和他们的随从。

他们,有的是跟着黄公公从燕京来的,也有的是路上借用着一起过来的颖都官员,原是大成国礼部的。

没人能说得清楚,

为何燕国的大将封侯,要让一个晋人的礼官来拾掇规矩;

但至少,

这位晋人礼官,他很能折腾,很讲究细节,到处考究,到处考古,用的,还不是晋地的礼仪规矩,开口闭口就是当年大夏封侯时如何如何。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没人说得清楚,除非将楚国的孟寿给这里来做个参谋;

不过,

礼嘛,

多指指,多画画,多东拉西扯多旁征博引的,

仪式感,也就起来了,

弄得,

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

这位姓朱年过古稀的老礼官在安排好了明日进奉新城的各项规矩和注意点后,

又看着郑伯爷,

小心地问道;

“伯爷,您的金甲呢?”

“哦,战场上弄坏了。”

“那可是可惜了,御赐之物,应该带着的;对了,伯爷,您的那把御赐蛮刀呢?”

“议和时作为信物,和楚国皇帝交换了,当时本伯身边,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信物可以用。”

蛮刀是送给了大舅哥,

但大舅哥翌日就又派人送回来了;

意思是,他身为半个长辈,送点东西,不用计较着回礼。

但怕拂了郑凡的面子,所以蛮刀是偷偷送回来的。

郑伯爷出雪海关时,熊丽箐还特意问过,公主是知道这种受封而且是封侯的正式场合下,御赐之物,一个算一个,按照礼数,都应该带着或者穿着;

但郑伯爷已经膨胀了,

将大舅哥送回来的蛮刀直接送到沙拓阙石那里去做个陪伴。

“明日的礼数规矩,还请伯爷再细细看看,大燕军功封侯者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