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七章 宝藏!(2/37)


前俩,二枝同秀;

第三个,则是刚有了起势。

前俩里,一个是先帝爷身边的魏忠河,乃先帝为新君所留,为新君保驾护航。

另一个则是新君身边的张公公,新君在皇子府邸在王府时的老人,是家里人。

魏公公何时离开,张公公何时真正上位司礼监,暂时还没人知道,全看新君的想法。

小张公公就是张公公的干儿子,也是六皇子府邸里出来的自家人。

那第三个公公,姓黄。

燕国不似乾国,乾国有太监监军的传统,曾经乾国的三边都督杨太尉,本身就是个宦官。

这一项,在燕国是不存在的;

派宦官去镇北王府监军?还是去靖南王那里监军?

就算是太监不怕死,真敢去,皇帝敢么?

可偏偏现在就出了一个,刷了现如今大燕皇宫内宦的一个记录。

这一次,是正儿八经地跟着平西侯爷入了楚,打了胜仗的。

去前,他亲自写了公函,告诉燕京那边,平西侯爷意思是让他留下监军,他就答应了。

他确实去了,最煎熬的长途奔袭,得益于这几年黄公公经常往返燕晋两地的锻炼,还真就挺过去了。

而且,他还捞到了首级军功,是的,在冲击独孤大军时,黄公公是真的举着刀骑着马跟着平西侯府骑士们一道冲杀的,首级也是实打实的。

这下可把黄公公牛逼坏了。

在战后,燕京和平西侯爷之间不断地信息互通时,黄公公也是一起将折子呈送上去。

倒是没怎么夸自己,如实记录了从出兵到战胜的一系列经过。

这其中,也有一些隐瞒,比如平西侯爷的一些“出格”举动,一些可以够得上大不敬的痕迹,他都抹去了。

不是他黄公公被平西侯爷给腐蚀了,也不是不忠诚于皇帝了,而是因为黄公公自己心里明白,皇帝不乐意看到这些,甚至,皇帝自己压根就不在意。

不管怎么着,这一身金,是镀出来了。

监军打过胜仗的太监,在内廷里,地位可就超然了,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里人,以后但凡有涉及兵事的事儿,皇帝在召见大臣之前,就可以先问问他。

等回宫后,黄公公就算依旧没办法和魏公公张公公去比,但好歹,立住了自己的小山头。

小张公公不时地从马车里取下来一些水果点心,分予许文祖和其身边的官员,大家伙都表现得很诚惶诚恐,太子是半个君,礼数是不能少也不敢少的。

但让人有些意外的是,确切地说,是让很多打着不同心思的颖都官场人都很意外的是,本该是最活泼好动年纪的太子,自进颖都后,就一直很低调,在由太守府所改造的行宫里,也是一步不出,安心课业。

许文祖倒是见过太子几次,也说过话,太子言谈举止,浑不似这个年纪一般,彬彬有礼之中,还透着一股子的圆润。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东宫这个位置,以及未来的大燕国继承者,他不能以“好”和“坏”去区分,但绝对不能笨,得聪明。

先帝爷是怎样的雄才大略,连出身镇北侯府的许文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新君登基前是如何政坛搏杀,手腕如何,许文祖也是清清楚楚,否则,也不会早早地就押宝上去。

眼下,大燕帝国的下一代继承人,已经给人一种很不简单的感觉了。

一向不敬鬼神的许太守,

在几次接触太子之后,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感觉……天命在燕!

要是真能一下子出三代名君,

大燕一统诸夏,怎可能会是梦?

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