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大开眼界(2/2)



只因竞买这事全城传遍,做官的不肯过于张扬,领铭牌时都特意叮嘱过,只以号数示人,不可将他们的姓氏官职传出去,故而楼厢坐了哪些人,众人都不知道,猜了一阵也不得要领。

第三次竞买,楼上一下子出到三十两,比底价整翻了一倍,五号的梅老板却是手软了一下,只写了二十八两,只得将这三匹锦拱手相让。

三十两银子,城里的中等人家一年的花销也用不了这么多,放到这里居然只是一匹锦的价钱。

经此一争,场内场外又如热潮涌过,惊叹之声不绝。

最后用托盘捧出的,是两匹厚重的织锦,尺幅也比之前的都要大好些。

说书人的声音也放大了些:“各位看官,这是今朝竞卖的最后一件货品,名曰‘长乐未央’。各位请看,这连绵不断的缠枝菊纹中嵌着‘长乐’‘未央’字样,乃是夹以雀羽织绒,比雕上去的还好看。我们江安织造局良氏机房纾氏、贞氏试织两载,最后加以二名辅工,四人以大花楼织机织成。

这般幅宽的织锦前所未有,四个织工一日织不到一寸,唯江安锦官院独有此锦,全天下除皇宫中进了三匹龙凤纹之外,至今仅织出这二匹。只有花色未用龙凤,其余皆与上用一般。此物珍稀,日后市面上也难见,织房不设底价,各位识货的可按自己的见识、评判自行出价,切勿错失良机!”

一番话说得场中一片寂静,众人愣神片刻,忽又哗然一片:这可是只有皇帝和太后用过的东西,谁要是得了去,那不就成了天底下第三个拥有这织锦的人?

说书人再详细讲解一番花纹的细致之处,以及所用工艺之难之巧。饶是在座的人都有些见识,却也感叹这花样精巧,难得一见。

虽有人暗叹锦官院这回胆子挺大,然而这种诚惶诚恐又雀跃的感觉,实在让人心痒难煞。

而这一回是自行出价,不免有些考验出价人眼光的意思。

楼上楼下的人都掂量着自己的财力,以及买下之后的用途。唯恐出价过低,头一回合就被旁人甩掉了。

因此,出价的过程比之前任何一次都长了一些。

但无论场内场外,即使是站得腿儿都僵硬了的看客,也没有一个抱怨不耐烦的。

这等珍贵之物,当然值得多花费些时候。

()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