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一章 使节团遇刺案(2/4)

吐蕃王的兄弟,老三和老四年岁相当,羽翼已成,估摸着新的吐蕃王就在这二人之中产生了。”

“如此啊……”甄仕远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

是啊,就如此,吐蕃的事他们怎会知晓的清楚?周世林心道,不过还是追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事要问吗?”

甄仕远摇头。

周世林这才道:“没什么事我便先走了。”

只是才转身走了两步,身后甄仕远的声音却再次响了起来:“大督护,请留步,还有一事。”

……

待到早朝结束之后赶回大理寺,甄仕远便径自去找了乔苒。

“你猜的不错,吐蕃确实有事了!”一见到女孩子,他开口便道。

乔苒心下一沉。

甄仕远也不废话,将从周世林那里听来的说了一遍,而后道:“我还特意问了问周世林,那个老四同死去的老二是一个母亲生的。”

“这不是巧合。”乔苒道,“我有预感,有人兴许要在此事上大作文章了。”

甄仕远也是一脸沉重之色:“你说的不错,胡元子这时候突然杀人定然与此事有关。若只是普通的凶杀案倒不急,怕就怕此事会引来两国矛盾。”

“那就要查一查五年前吐蕃使节团的遇刺案了,”乔苒说着,指向桌上的卷宗,显然在甄仕远回来之前,她就已经开始翻查了,“这件事的卷宗案底就在大理寺,我方才拿出来看了一看。”

“我此前还不曾看过,毕竟五年前的事了,”甄仕远瞥了眼桌上翻开的卷宗,转而问乔苒,“你既看过卷宗了,可觉得这个吐蕃使节团遇刺案有问题?”

“自然是有的。”乔苒说着对甄仕远道,“其实就算不看卷宗,从陛下当年要追查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因为吐蕃使节团身份特殊,再加上这件事吐蕃不想追究,陛下也不好追查。

甄仕远有些意外:“不是匈奴人做的?”

“吐蕃使节团遇刺离长安并不远,又是一队匈奴人突然出现,”乔苒说道,“使节团走的还是官道,依当年胡元子留下的口供所言,厮杀存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天子脚下的官员布防什么时候弱到附近官道上有一队匈奴人截杀使节团,一个时辰居然都发现不了的地步了?”

“还有,根据胡元子的口供,使节团带了信号弹,可是想要发信号弹时发现信号弹受了潮,发不了了。”乔苒说道,“显然使节团中一定有人里应外合。”

甄仕远冷笑道:“当时吐蕃王二子死后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吐蕃王长子了,如果真是如此,里应外合倒还真有可能与吐蕃内部的政变有关。”

整件事从得益的角度出发,要理清楚吐蕃使节团遇刺的事情并不难。

“还有一个问题,”乔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单从卷宗所述,胡元子口供那些刺客有数十人之多,个个武功高强,他一个厨子最后挨了对方一拳飞跌出去便晕了过去。可留在现场的匈奴人的尸体只有五具,如此一算,当有至少七八个刺客活着离开。都杀了这么多人了,为什么不在一个晕倒在一旁的厨子身上补上一刀?”乔苒道,“如果我是刺客,定然不能留下活口。”

甄仕远凝重的神情变化的愈发明显:“你的意思是胡元子很有可能就是当时使节团里被买通换了信号弹的人?”

乔苒点头,道:“极有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胡元子为什么不敢回吐蕃了。做了这样的事,回去之后当时的吐蕃王长子,现在的吐蕃王怎么可能放过他这个知情者?留在长安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甄仕远认真的想了好一会儿,才道:“你这个推测是极有可能的,不过胡元子为什么要杀阙楼里那些人?”

乔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