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3.容后再议(1/4)

(")"。

又一转眼珠,带着些许奸笑向甄豫问道:“甄家世代经商,家境优越,族中通文弄墨之士当不在少数,不若豫兄延请同族有志之士来此,一则可与吾等开创教化胡蛮、复疆拓土之不世功勋;二则亦可解兴汉之燃眉之急。若才学不俗,吾必厚待之!如何?”

“嗯…,豫即刻修书家父,言明将军此意!”甄豫几乎没有犹豫就点头应允,下去给远在冀州中山的甄逸写信去了。

看着已经把自己当成兴汉一员的甄豫,王博不禁叹气:还是文人考虑事情全面啊!这以后需要的各级大小官吏会越来越多,习文之人又都集中在世家望族那里,而他们又和兴汉军尿不到一壶,招不来怎么办?看来只好等云中安定下来自己培养啦。

眼前的情况,只好由牛家兄弟先带着一些从汉人奴隶中,挑选出来通文墨之人,按照王博实现拟定好的章程,奔赴沙南、阳寿、箕陵等地方,整顿县治,开展收拢、安抚鲜卑老弱妇孺等工作。这才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对待安置欲臣服的鲜卑人。

第二天,姗姗来迟的南匈奴骑军,终于在须卜骨都侯的带领下赶到云中城外,王博随即留五千赤虎军驻守云中城,自己则率领大军汇同匈奴军,浩浩荡荡前往咸阳。

看着匈奴兵领军将领须卜骨都侯得意洋洋,一副来援相助的示恩样子,王博拦住有些恼怒的兴汉众将,忍着没有生事端,心里却暗暗骂道:老单于羌渠倒还老实,这货一看就不是个好鸟!早早晚晚也是个反骨仔,千万别犯到爷手里,否则爷哼哼…。

不过忍气吞声也实属无奈,不说和身为援军的匈奴人贸然翻脸于大义相悖,会引起塞外其他羌、胡各族敌视的连锁反应,就现在兴汉军这点兵力,东分一点,西派一点,现在赤虎军只剩下不到五千多,加上先期出发的青狼军也不过万余。

要不是后来又从武进调来数千后备军的话,现在王博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数万鲜卑俘虏,总不能再杀掉筑京观吧?不过战后乞降的鲜卑军倒还老实,估计是经过数次大战吓怕啦,躲闪的眼神偶尔和兴汉士卒对视一下,都能从中发现那股源自内心的恐惧。再加上王!博专门从后备军中抽调了,一些以前在苦力营待了数月表现良好的鲜卑人,负责看管新俘虏。言传身教之下,也让本来惶惶不安的战俘们安稳不少,听任兴汉军指挥着或劳作或转移,表现的老老实实。

兴汉、匈奴联军还离得咸阳县城老远,戴胡阿狼泥就已领着众鲜卑残兵败将,于咸阳城东数里外相候。不待兴汉军警戒靠近,就呼啦啦跪倒一大片,数万人伏地乞降的场面着实蔚为壮观。在成就感十足的兴汉军昂头挺胸的同时,也让一旁看热闹的南匈奴人,不由得对兴汉军心生敬畏,悄悄地收敛起那稍显放肆的举止神态。

本来王博还准备着和这些鲜卑人商谈臣服之时,还需经历一番拉锯扯皮,不排除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现在看到以往在汉人面前耀武扬威的鲜卑人,此刻表现的如此卑微顺从,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也就失去了找茬儿调教的兴趣。

没有摆架子,也没有刻意表现出征服者的姿态,温和地将戴胡阿狼泥等众叫起,一同步入兴汉军刚刚建立的大帐中,商讨受降以及今后鲜卑、兴汉相处事宜。王博还故意将须卜骨都侯和鲜卑、南匈奴头人、将领们叫上不少,一起旁听讨论,让他们详细了解兴汉军对待胡族的方式、政策,为以后胡、汉融合打基础。

戴胡阿狼泥代表云中郡、朔方郡的鲜卑部,向王博献上降表后,王博也拿出了酝酿很久的兴汉安置鲜卑政策,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首先,云中郡自古为汉人领地,所以必须归于兴汉治下。鲜卑部可以迁往它地,兴汉军准其携带部分生活物资;若想留在此地生存繁衍,就必须无条件臣服,但如果降而复叛,惩罚就比较严重了:一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