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03章 金使求和挖俩坑,胡先生跳了进去(1/2)

夜色渐浓,曲终人散。

喧嚣了一整天的太傅府,直到梆打初更时分总算恢复了宁静。

乾园、也就是太傅府最前面的园子内,刘行所住的君首阁内却依然灯火熠熠。

坐在这阁楼的大堂内,刘行先是瞧了瞧左边的宗泽,接着又看了看右边的胡安国。谁都没开口,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大堂内垂首站立的一个人身上。

沉静片刻后,终于还是刘行先开口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吴乞买那个老儿现在想来讲和,高庆裔、你不觉得女真人真的很好笑吗?”乍一开口,刘行便是一脸讥诮先对着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高庆裔,金国谴来的使者、来向刘行恳求双方停战议和的使臣。

听到刘行的话,高庆裔低着头、眼珠子转了转却并未马上开口接话。

他不接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高庆裔和当今天下所有人一样,他也很清楚当今情势下、宋金双方的实力逆转后,实际上金国已经失去了和谈的底气。

然而作为一个汉人、一个深知汉与女真两族内情的人,高庆裔还是对双方停战和谈,抱着一丝希望的。

他这个希望在哪里?当他微微低头稍做思索时,他的目光投向的人说明了他的希望之所在、他望向了坐在刘行右手边的胡安国。

高庆裔为何望向胡安国呢?那是因为他知道胡安国是个儒林领袖,是一个许多时候都讲求儒家那一套做人做事基本规则的人。

孟子教儒生们一切都以仁义为先、主张仁政以治过国。

孟子对于战争不仅是一味厌恶、而是看重战争的正当性,因此他会说“征之为言正也”。

孟子关于战争正当性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战争的目的不能是追求自己的私利。为了扩大土地、争夺城池和人民。反对“率土地而食人肉”的战争。

正是因为孟老先生看到了当时的各国之间的战争大多起于君主的贪婪和私欲,他才十分重视“义利之辨”,大声疾呼“何必曰利”?

那位先哲所关注的义利之辨大体是在于君臣之间,那位先哲反对臣子以“利”游说君主,其实质是反对君主扩大自己的私欲而贪婪无厌,君主最大的欲不在于衣食之美、妻妾之养而在于称霸于天下,这样的贪欲私利必然导致无休止的战争。

那个孟老头轻视“利”,却绝对不代表他的门生、后带儒生们全都像后人想像的那样是个忽视个人利益的迂腐夫子。实际上孟子反对的“利”主要是君王大利。

孟子老先生曾以孔子对为季氏求富的冉求的讨伐为例子,指出如果不行仁政,而一味的追求私利,那就是背叛孔门,如果再是为了土地而不惜发动战争杀害百姓,那就是极大的犯罪。

其次,当时的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的天吏之国可以讨伐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孟子所主张的天吏之国的讨伐有两个正当性前提:第一个前提,孟子认为讨伐的对象实际上是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而并不是去对一个国家及平民发动战争,所以老孟头说要“止其旌倪。反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如今呢?吴乞买想要和谈,不想让宋金两国继续打下去了。因为继续打下去,金国只能是平民被全都征辟为兵去阻挡杨沂中为首、大宋朝王师的攻击。

方才一见到刘行,高庆裔便先将金国“兵力几近衰竭、今往锦州者多为民夫”这件事当做和谈“诚意”给说了出来。

然而他那番“诚意”其实就是他为了在刘行反对和谈时,先给胡安国挖好的一个坑……

这个坑之中,高庆裔寄往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孟老头的第二个观点:征讨倒行逆施者的国家本身必须内政修明施行仁政,否则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