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零五章火冒三丈(1/4)

第五百零五章火冒三丈

徐处仁听在耳里,心知大帅们的话,有些是真,有些是假,当下也不深究,只道:“诸位,干脆这样。(牛文小说~网看小说)本相此次前来陕西,就是为了听取诸位的意见,把目下的艰苦摆出来,再加以解决。我等先理个头绪出来,再一件一件地商议如何?”

一众将帅都称善,徐卫就先提了粮饷的问题。现在西军的粮食,显然是吃不到明年麦收。而且,参军官的福利,到士兵的月料,广泛存在拖欠的情况。钱粮的问题不解决,对部队的稳固很是不利。

徐良让伴随前来的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记下,刘光世提出了环庆兵力单薄,急需得到补充。姚平仲又提出了,鄜州战败时,部队的器械大多丧失,至今没有补上,而熙河的作院生产能力不足,需要声援。

到了徐原这里,他兵力设备都不缺,但由于部队规模宏大,钱粮的拖欠,问题尤其突出。因此重复请求,下一批务必先满足泾原帅司的需求。如此种种,计十余条之多。徐处仁都命主管机宜文字记下,列出个纲领来,筹备在随后的军事会议中加以讨论。

针对粮饷的问题,徐处仁承诺回川以后尽快和谐筹集,必不使西军有断粮之虞。至于钱,他一再言明,要西军将帅们体谅上头的难处。此前徐绍主持的反攻,就已经从四川拿了不少。蜀地,尽管在大宋各地区中,物产算丰饶的,经济算繁荣的,但仅仅以四川一地,要养十几万西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今年无论如何弄不来钱了,等明年吧。而且这事光靠四川不行,还得跟江南商量商量。

至于兵力补充,由于宋金方才议和,基础上不存在战斗压力,因此可以缓行。但徐处仁也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目前西军的散布很不公道,该雄师集结的处所兵力单薄,自保无虞的处所却重兵镇守。有鉴于此,可以匀一匀嘛。

军事会议的前两天,都在讨论这些问题,并没有涉及到所谓的重大人事任命。徐卫曾经私下往探徐良的口风,但对方有意回避,并不相告。

会议一直进行到第四天,将帅们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或搁置以后,会议的主题便开端移到人事变动上来。

首先,就是熙河帅王倚,以年纪已高,恳求致仕。王倚行事素来低调,他既没有跋扈之状,也没有刺眼的战绩,属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物。他执掌熙河兵权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功,因此徐处仁还是象征性地作了挽留,但对方往意坚决。

王倚非常明确,他的副手姚平仲,就是上头有意栽培的熙河新帅。而且自小太尉回回熙河以来,军中很多事情实在都是他在作主,王倚这个时候退下来,可以说是最合适的。徐处仁批准了王倚的恳求,准许他卸任,并随后向南方禀报。只是,老帅退了,众将帅都认为,徐处仁会借这个机会,直接把姚平仲扶正,但他并没有这样作,而是让熙河帅位空着。

对于王彦、王禀、徐胜、徐洪四将带领的原陕西宣抚处理司直属部队,徐处仁并没有再用宣抚司往直辖,而是任命王彦为“凤洋两兴安抚使”,徐胜副之,徐洪为都统制。所谓“凤洋两兴”,就是指凤州、洋州、兴州、兴元府。从地区上说,王彦和徐四徐五,一下子从陕西军,变成了四川军,屯积汉中盆地,以保障和策应徐卫。之所以用王彦、徐胜、徐洪三人为首,就是考虑到他们和徐卫之间的默契。王彦本来就是徐卫的副手,现在固然“独立”出来,但对老主座,他自然还是怀着相当的敬意,配合起来没有难度。至于徐四徐五,那就更不用说了。其中,王彦驻兴元府,徐胜徐洪驻凤州,镇守大散关和尚原。由于只是“安抚使”,不带“经略”头衔,所以王彦并不兼任行政职务,这也是便于徐卫把持。

值得注意的是,蓝本作为陕西宣抚处理司直属部队军事主官的西军第一强盾王禀,并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