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九章诡异的禁中(2/4)

“是不是官家御体欠安?”徐良也问道。

“请两位相公散了大臣,随小人进宫,到时便知。”内侍答复道。

他既这么说,赵徐二相也不好再问,徐良遂回往,放声谓一众同寅道:“本日早朝取消,诸位各自往衙门吧。”一语既出,文武百官窃窃私语,取消早朝?为什么?但他们也不可能往追问,于是除中书官员以外,其他大臣成群结队地出了宫门,各自往各自的官衙往了。

徐良赵鼎两位宰相,就在内侍引领下投禁中而往。路上,赵鼎又问了一次,那内侍方才答复道:“昨天夜里,官家病情加重,高热不退,太医院来了好几名太医也束手无策。后来,还心动了太上皇,太后,皇后,也跟寝宫里守了一夜,至今未合眼。”

徐良赵鼎同时停下脚步,赵鼎失声问道:“怎么回事?严重不严重?”

“我的相公哎,高热不退啊从昨晚到现在,宫里就没有消停过。至于现在情况怎么样,小人就不得而知的,这得问沈都知。”那内侍答道,随即又催促道“快走罢。”

复往前行一段,两位宰相忽然现本来不应当派人把守的处所,却多出来全副武装的士卒,徐良皱眉问道:“这是作甚?”

“小人不知,估计是沈都知的命令吧。”内侍猜测道。沈择除担负内侍省都知以外,还掌管着禁中的内卫,而且,朝中对他参与军政的事情已经有所传言,言官曾就此事提示过天子,但基础上没有效果。

“胡闹”赵鼎不满道。“这宫中太平无事,加什么守卫?惟恐天下不乱是不是?”

“行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

时候,走罢。”徐良沉声道。两人随内侍快步而行,不一阵,至天子寝宫,整了衣冠后,等在外头。

里间,正上坐着太上皇赵桓,却不见太后和皇后,料想要么就是已经离开了,要么就是回避了。两位宰相进内以后,具星期道:“臣拜见太上皇。”

当初那场政变,正是由于徐良一力“损坏”,才搅了赵桓好事,因此太上皇自然不会亲切,伸手道:“两位贤卿平身吧,坐。”

二人谢过,落坐之后,徐良担心天子病情,直接顺道:“不知圣上病情如何?”

“找你们来正是为这事。”赵桓立即道,语至此处,叹了口吻“给大哥说了多次,身材不好就要注意休养,却一直不听,如今倒好……”

“太上皇,听说圣上高热不退,不知如今好些了么?”赵鼎再次问道。高热不退,严重了要危及生命,这是常识,所以不怪他二人急切询问。

赵桓看他二人一眼,答复道:“折腾一晚上,太医手段用尽,今早总算有些起色。热倒退了,但天子还没有醒,召两位贤卿来,就是告诉你们一声。看天子这情况,暂时是无法理事了,朝政上你们身为百官领袖,就多费些心,商量着办吧。”

这自然是责无旁贷,天子无法理事,宰相就来作主。但假如是日常事务,宰相处理也就处理了,但眼下却有一桩要紧的事情……

徐良问道:“启禀太上皇,旁的事好说,眼下金国使臣已至行在,提出议和,这事若无官家明确表态,臣等恐怕就只能拖下来。”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他本人当然主意拒尽议和,但天子是什么态度不知道,眼下天子既然病了,正好把金使晾起来。

赵桓从前,固然退了位,但对朝政大事还是有相当程度的懂得。但自从政变失败以后,他就几乎被软禁在德寿宫,运动领域也仅限于皇宫大内,也没有人再敢有事无事往德寿宫跑。因此,他对金国遣使求和一事尽不知情,直到此刻。

“金人提出议和?”赵桓惊奇地问道。

鼎如实答复。太上皇不能干涉政事,所以他也不怕让对方知道。

“主动的?”赵桓又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