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正文 第二十九章 礼聘(1/3)

淑妃禁足还没有几天,皇后认为“孝王抄写百遍金刚经为太皇太后祈福,纯孝之情令人感佩,亦表其悔悟之心至诚”,因此提前解除了对她的惩罚,招她过去,褒奖了孝王几句最新章节。之后皇后就开始说起皇上今年又取消了采选的事。

“之前皇上要励精图治,减少扰民,这些年国库连年丰裕,充实**之事也该按旧例实行了。”淑妃素来喜欢卖巧,此时也作出一副贤淑样子顺着皇后的话音往下说。

皇后皱着眉叹了口气:“话虽如此,皇上从小失母,多亏长公主照顾抚育,名分虽为姐弟,情状却似母子,皇上恨不能服丧三年,才被劝住,此时提这个,岂不是……”

陪着皇后的老妈妈却突然插嘴说:“充裕**,向来有礼聘、采选、进献三种途径,既然娘娘有所顾虑,不如查访一德才兼备的名门淑媛,只这一人也不妨了皇上的哀思之情,也不会扰民,岂不两全。”这老妈妈也是皇后的心腹,伺候多年,颇得看中,固而也有这个资格插话。

皇后一听,抚掌笑道:“果然是妈妈的老成之见,很是稳妥。”又想了想,对淑妃说:“太原王氏素来是钟鼎之家,家学深厚亦是书香之族,不知淑妃族中可有好的人选?”

淑妃心中冷笑,这就来了,皇上果然好算计。忙作思索状:“我入宫已13载,见过的家人有限,只是前些日子我那侄女入宫来见我,倒是出落成了个大姑娘。”

王氏是大族,纵然当初王家长房老爷子致仕,王家几乎没有高品的官员在朝,但是低品和京兆的地方官员还是有些的,皇后本以为她会提这些人家的女儿,又或者从王氏太原本家族中挑选女子,结果淑妃竟举荐了王家正牌的长房嫡长女,心思一动,想起那天孝王的事来,原来皇上果然上心了,暗自冷笑一声,凭怎么上心,只要是王家的姑娘就好。

她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说道:“早就听说淑妃的侄女是极好的,贤孝才德之名扬于长安贵媛之中,上次她进宫我就想见见呢,只是身上不爽利,没有得见,甚是可惜呢。若她进宫必然是不差的。只是不知是否婚配。”

“上次入宫并没听嫂嫂提过,皇后娘娘是否要宣她入宫来瞧瞧。”淑妃满面笑容。

“不必了,淑妃举荐的人怎么会有差呢。即是如此,你把她的生辰八字给我,我且让钦天监算过,再向皇上请示,便可下旨礼聘了。你也跟家里知会一声。”

如皇帝所料,皇后果然来了。

他看着这位一直陪他走过风风雨雨的妻子,她的姿态依然是那样端庄贤淑,温婉大度,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学会了费尽心机、耍弄权术,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义正词严的向封家讨要被无理占去的土地。那时他就发誓要保护她一辈子,想起过往这些年的经历,他一直觉得自己实践了承诺,可是看着皇后训练得恰到好处的笑容,不知为什么他会没来由的感到一丝心虚。

郑家势大的时候,他要顾着郑贵妃,之后又为了让韦氏支持自己,专宠韦贵妃。皇后从不怨怼争宠,无论何时都在一如从前般和煦的笑着,只是那一双清亮的眸子慢慢变得黯淡,再看不到一丝光亮透出来。

当年,她刚刚被立为皇后的时候,还会偷偷跟自己抱怨宫装头饰沉重,每次行礼的时候就觉得要站不住了,而如今,她顶着比原来更高的发髻和更沉的头饰,行礼的动作却如此娴熟自然。

“皇后怎么来了。”皇帝笑着让她免礼。

“看皇上日夜辛劳,臣妾亲自炖了些补品,陛下趁热吃了吧。”皇后笑着端上一盅浓汤。

皇帝揭开盖子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点着头说:“果然是皇后亲手做的,御厨断做不出这个味道来。记得当年在郡王府的时候,你每次做这个,那帮子馋虫就聚过来,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