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2/3)

们作答了,接下来哥舒翰和杨晞已经开始陈述潼关的情况,并令诸将讨论如何防守了。

讨论军情时候,诸将可以提出任何建议。说的有道理的提议,很可能被主帅或者主将采纳,并做出相应的计划改变,但要是没有将领提出什么意见,那所有决定都是主将下达的。

在令诸将讨论之前,为了树立权威的杨晞再次陈述了他的防御理念,那就是先利用潼关城外的险要地形,包括汉潼关城关隘,阻滞一下叛军的攻击速度,可以让潼关城内的守军从容布防,及至拖延到陈玄礼所领大军抵达。依靠现在潼关城内的兵力是无法最终守住潼关的,这一点杨晞也相信,他现在陈述的理念就是不惜代价守城,直到陈玄礼后续的大军抵达。只要陈玄礼的后续大军抵达了,就不要再担心潼关城的安危了。

当然想办法加快清理禁沟内尸体的速度,让禁沟重新成为防御叛军攻城的天堑,也是杨晞很注意讲述的一点。至于潼关城内依现有兵力如何布防,杨晞现在还不想表态,因为他对潼关城的地形及形势并不是很清楚,想等哥舒翰及其他将领讨论一番后,再发表意见。

听了杨晞先一步的说明,诸将对这个气势与年龄不太相符的少年人态度再次发生了改变。

进到潼关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御敌,而不是追查哥舒翰及他麾下诸将的罪责,清除异已,并且已经派亲率的人马出城设伏,以飞蛾投火一般的姿态阻滞叛军的行进速度。

能做到这样的人,是个有何等气魄,何等眼光的大将,怎么可能是杨国忠那歼相的儿子?

许多将领百思不得其解,连现在的哥舒翰都没这种气势啊!

杨晞陈述完了,王思礼马上站出来,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他是为了表示对杨晞的不服,及想证明一下他比屋内几个与他有意见的将领眼光看长远才这么做的。

也就在王思礼关于潼关如何布防的详细陈述中,杨晞大概清楚了现在潼关城的地形及我军形势。

如今的潼关城是隋代所建!隋潼关城位于一个叫“坑兽槛谷”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东是悬崖绝壁,城外只有一小块地方产平坦之地;城南临禁沟、潼谷出口,城西是高岸,只有一条大道通往长安,北面黄河紧切潼关城下流过,无途可通,整个城山环水绕,天堑天成。

现在他们所居的这隋潼关城建在潼水与禁沟的汇合口,城隘加上附近的黄巷坂、禁沟和十二连城,及华山、黄河构成一个立体防守要塞。城隘设在这里既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洛大道,又可控制禁沟和通洛谷(潼水)南北通道,避免了汉潼关城不能控制南北的弊病,这也是隋迁潼关城原因之所在。关闭潼关城门就能横断东西大道和南北通道,完全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来形容潼关城的地形。

这也是安禄山叛军在苦战半年后,依然攻不下潼关城的主要原因。

其实从“坑兽槛谷”这个地名中就可以明白这个地方地形的险要程度了。

当然从这个方向通往长安不只潼关这一条路,还有其他方向的道路,就比如来回渡过黄河及渭河,就可以绕过潼关天险,直扑长安。但现在正是黄河和渭河的主汛期,黄河、渭河上没有桥,也没办法临时架设浮桥,这种想法要实现难于登天。

还有一条路可以从潼关东南方向绕过,不过那要翻越高大的秦岭,并且至少要绕行几百里山路,非常难行,且这条路也不是没有人防守的。为了防止敌军穿越秦岭绕道往长安,或者绕行攻破潼关,在秦岭北麓潼关地界,自东而西设置了西峪关、善车关、太峪关、蒿岔峪关、潼谷关、水门关等关塞。

这些关塞均有驻军把守,成为潼关城的东南部前沿哨卡,和潼关要塞浑然一体。

在哥舒翰率潼关兵马出关作战时候,这些地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