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吐蕃的事(2/3)

大不如前,但依然掌领皇宫中的禁卫,多掌领一支禁军人马,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

杨玉环的答应及在行动上的表示让杨晞惊喜异常,在与杨玉环单独相处时候,以自己的方式表示了感谢,杨玉环当然是喜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御驾来到了华清宫已经一个月了。因为经常有激情,无论是杨晞还是杨玉环都觉得曰子过的挺快的,虽然杨晞在想起留在长安府中的郭昕和平儿时候会有一些内疚,但在面对表现火热的杨玉环时候,许多时还是禁不住就做了出来。

---------

十一月末,华清宫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都是朝中身居高位的大臣,有郭子仪、韦见素、房琯、高适等。在悄悄地问询了高适后,杨晞才知道,他们是因为青海之事来的。

在安禄山的叛乱起来时候,大唐的边境也是不安稳的,无论是安西还是安北、安东都有异动。安西境内的突厥部位时有起叛,只不过声势不是很大,安北都护府境内的突厥部落,也趁大唐无暇顾及时候,蠢蠢欲动了一阵,南下抢劫了一些财物后北归。安东都护府境内的兵力西归平叛后,新罗人也不老实,趁机攻占了一些原来属于大唐的城池。

不过这些都算不上大问题,最严重的威胁是来自西面的吐蕃。

有一点杨晞是知道的,吐蕃这个强大的国家可以说一直是大唐的最大威胁,他记得原来的历史上大唐的国都长安都曾被吐蕃人攻占,在来到这个世界后,他也了解过关于吐蕃的情况。

现在青海一带的形势可以用非常不乐观来形容,原本就在青海一带陈兵布阵的吐蕃人,更是趁安禄山的叛乱起来时候趁火打劫。他们几乎将整个青海都吞并了,这一个后世时候被喻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的胜地,如今差不多全落在吐蕃人之手了。吐蕃人的胃口很大,他们不但将青海及河曲及湟河之地吞并,还将触手伸到了安西。吐蕃人在安西也派驻了不少兵马,准备趁安西的大部兵马被抽调回内地平叛的机会,吞并安西地。如今的安西四镇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大唐军队的手里,而是大部落入吐蕃人之手。

如果详细分析一下周边的形势,就会发现西面及西北部的大唐边境是非常不乐观的。整个大唐的边境其实都不乐观,积毒太深了。

这让接任武部事务的郭子仪忧心忡忡,他一直在琢磨着要如何应对这局面。今次收到了关于吐蕃人的新的情况汇报,他就鼓动身边的那些重臣,一道来华清宫请示皇帝李隆基了。

监国的太子李玢主持朝会时候,已经讨论过要如何应对吐蕃曰益强大的威胁这个问题了,但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李玢是完全不赞成在大乱刚刚平息时候,再对吐蕃及其他周边部落或者小国开战的,而郭子仪是一力主战。高适在说明情况后,偷偷地对杨晞说道:“子亮,郭相公到华清宫来陈情这事,是有希望你在边上帮忙说项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杨晞听了后,不喜反忧。这事郭子仪并没和他说过,也没密信给他说任何关于这件事。在没事先和他这个护卫李隆基安全的女婿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带着几位朝中的重臣到华清宫来面圣,这其中包含什么意思,杨晞想不出来。

“那一会你们与陛下讨论有关吐蕃之事时候,我也一道去凑凑热闹,或许我还可以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杨晞话说出口后,马上打定了主意,在这件事上,他一定要全力支持自己的岳父郭子仪。

郭子仪不是主张是武力解决吐蕃的问题吗?杨晞也是抱着这个观点的,以战才能止战。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像潼关保卫战一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却打的很憋屈。但这是没实力主动进攻而被迫采取的手段,要是有实力进攻,就像后来一样,谁会被动防守呢?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有点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