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章 心惊肉跳(2/3)

。要是现在再改立太子,并且太子没什么过错,那定会让许多大臣寒心,让天下百姓忧心忡忡的。为了天下的安宁,陛下要慎重处事啊!”

李隆基在问询杨晞后,眼睛一直盯着杨晞看,杨晞说话时候的神情变化尽落在他眼里。

李隆基虽然老暮了,身体状况差不多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但脑袋还不是很糊涂的,很多时候都保持非常清醒的状态。他清楚在要不要改立太子的问题上,杨晞在今天之前不可能没有考虑过。他可以从杨晞说话时候的神态中判断出来这个大唐朝堂上最年轻的高官真实的想法。

杨晞说话时候神态所表示的意思让李隆基坐实了此前的猜测,杨晞是一力支持李玢,反对改立李璘为太子的。李隆基此前的判断也是这样,当初是杨国忠等人支持立李玢为太子的,杨晞与李玢在平叛战事中合作了好多时候,两人不可能没有交情产生的。

不过李隆基虽然这样想,但他还是疑惑自那次弹劾事件后,李玢会不会与杨晞起很大的矛盾,让杨晞对李玢失去信心,改而支持李璘。现在看来,一切都没变,杨晞依然是支持李玢当太子的。

杨晞这样的表示,李隆基也没再在这件事上问询,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知道了,就不说了。

“四郎,你觉得如今朝堂上哪些人,更可堪重用?”李隆基改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这同样出乎杨晞的意外,让他心里更紧张。他实在想不明白,今日李隆基召他进来为何要问询他这么重大的问题,差点额头冒汗了。

“陛下,这三年,臣一直在守孝中,朝堂上的变化臣真的不是很知情,朝中那些同僚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了,陛下让我现在说这事,臣真的说不出来!”杨晞只能打太极了!

“无妨,你只要说说你觉得朝中那些大臣有教学、有能力就行了,无论怎么说,朕都不会怪你的!”李隆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摆摆手示意杨晞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李隆基这副态度,那杨晞也豁出去了,“陛下,臣觉得朝中大臣中,左相郭相公、文部颜尚书、武部高侍郎、中书侍郎李泌,此皆臣认为的良臣!庞忠、李光弼、王思礼、仆固怀恩、浑释之、浑缄、来瑱、李抱贞,这些都是良将,其他的也有很多有才能者,只不过臣与他们交集不多,无法评判!”

杨晞说的这些人物李隆基并没什么意外,因为这些人当中大部与杨晞关系不错的,有不少还是得杨晞举荐而任更高官职的,要是杨晞觉得他们能力不怎么样,那实在说不过去。但杨晞没将韦见素、房琯、李白、杜甫、岑参及他自己的三个哥哥杨暄、杨昢、杨晓说进去,还是挺让李隆基意外的。

李隆基原本以为,杨晞肯定会将与杨国忠关系非常不错的韦见素列入有才人之列,但听杨晞这样说,知道杨晞对韦见素没太多好感,不然今天不会不提这位当朝宰相,并对其表示敬佩之意的。

心里虽然惊愕,但李隆基脸色依然平静,也没再在这个问题多问杨晞,又把话题叉过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内,李隆基问询了杨晞不少关于军制改革方面的,再又说起了周边那些部落和小国,问询杨晞要怎么处理吐蕃、突厥、契丹等势力,杨晞一一讲了自己的意见。

最终李隆基感觉到乏了,让杨晞出宫自去。

杨晞出了宫后,并未马上回府,而是马上去找了郭子仪。

郭子仪刚巧在府上。到了书房,屏退下人后,杨晞也马上将今天李隆基和他所说的话大部都讲给了郭子仪听,直听的郭子仪也惊愕不已。

“子亮,陛下竟然和你说这些事!”这段时间郭子仪虽然经常进宫看望李隆基,并与李隆基讨论过很多次朝事,但一次也没和他说过这事,这让他有点不是滋味的同时,也隐隐察觉出什么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