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溪口之战(六)(3/4)

产党说成青面獠牙、共产共妻的魔鬼形象不同,在刘建绪看来,共产党是有主义、有组织、有政策的一个政党,会不断的号召群众、扩大政治影响的。同时,中国社会富人少、穷人多,而且最多的是农民,共产党采取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非常容易煽动群众,制造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仇恨,裹挟群众壮大实力,苏区的发展就是例子。这样的政党组织如果不予以取缔、铲除,将来一旦得势,必然会颠覆中国社会传统秩序。

对于长期交手的红军,刘建绪的评价与国民政府报纸、电台上说的是一群农民出身的手持梭镖的土匪大相径庭,他认为红军主力部队士气高、纪律严、训练严格、战术灵活,不足的是缺枪少弹、缺衣少粮,假如把国军和红军的装备互换一下,刘建绪想不出中国还有哪支部队是红军主力的对手。

现在正是彻底消灭红军的最佳时期。作为湘江战役的湘军前敌指挥官,刘建绪知道,现在的红军是最虚弱的时候,天上是飞机轰炸,地上是围追堵截,红军主力已身陷重围,彷徨无计。唯有夺路西窜贵州,可能还有一线生机。但那是需要有大智慧才能决定的。据俘虏交代,现在的共党首脑都是从莫斯科回来的学生娃,靠这些娃娃能成什么气候。

参谋长又进来报告,接到16师章亮基师长电报,16师已经接到62师求援电报,现正准备驰援。

刘建绪接过电报看了一边,又对着地图仔细研究了一会儿,一个想法突然跳进脑海:“丢卒保车!”

叫过参谋长,让卫兵把马灯靠地图更近一点,刘建绪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参谋长,从目前态势看,通道地区南有桂、粤国军,北有我军和薛岳总指挥的主力,东有我兵团三个师和周浑元纵队追击,西有黔军阻击,红匪已成瓮中之鳖。从62师求援电报看,伏击他们的是红一军团15师和红九军团,其中15师就是红匪的少共国际师,是一群娃娃;红九军团是红匪苏区撤退前新扩编部队,新兵多,战斗力极差。这两支部队在湘江战役中都遭受过我军打击,伤亡极大,本来就不强的战斗力更要大打折扣。从16师一天来的战报看,仅仅是消灭红匪一个后卫团,没有发现其他红军主力。62师王育英旅之所以能那么快攻击前进到菁芜州,说明根本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综上情况,我判断红匪一军团15师和九军团是红匪主力最大的后卫部队,他们之所以这个时候在溪口伏击陶广,应该是他们从长安营向临口转移的时候与16师擦肩而过,明白小水、临口一线有我军大部队,遂转向溪口前进,遇上了62师钟旅。遗憾的是红匪先发现62师,率先开火,打了62师一个措手不及。这也证实红军主力不在该地区,如果红军主力在,估计62师师部和两团建制的钟旅已经完了。”

说到这里,刘建绪看了一眼参谋长,见对方没有异议,就继续说到:“那么红匪主力到哪里去了呢?从王育英旅占领菁芜州的情况看,红匪主力已离开通道县城,不然的话,通道县城距离菁芜州那么近,红匪不会听任王旅那么轻松地占领菁芜州的。因此,昨天兵团部做出的红匪主力有可能西窜的判断是成立的。从这个角度讲,伏击陶广的红匪就是孤军,这是红匪主力的丢卒保车之计,以这些疲兵弱旅吸引我大军注意,掩护其主力西窜。”

敌参谋长感觉确实是这样,就说司令官分析的非常透彻,应该是这样。

刘建绪再看了一下地图,转身说道:“既然红匪留下了一个这么大的弃卒,不把它吃掉就显得我们胃口太小了。参谋长,记录命令:一、命令陶广部收缩阵地,严防红匪夜袭;二、命令王育英旅沿原路快速返回增援;三、命令16师全师向溪口前进,3个小时内务必到达,与王育英旅形成夹击;四、、命令63师立即出发,增援62师,所遗防守任务交19师接替;五、各部多带火把,加快行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