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26、给人带徒弟(1/2)

这篇文章写得好哇!老总编慧眼如炬,一眼就发现了金子!

病例罕见是其一;

作者理论知识扎实是其二;

来回呼应,一气呵成,句句有肉,非干枯的实验数据或计算报告是其三;

有创新的观点,对数据背后有科学形象的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是其四;

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是其五;

对双阑尾的病理阐述非常到位,能指导临床,造福人类,有可行性,实用性,是其六;

具有科学性,能揭示本质,论证严谨,且有大量的临床照片佐证,是其七;

表达逻辑性强,是其章竟然没有丝毫错误,挑不出任何一个,哪怕是标点符号或页码或引文格式之类的小错误,能省掉之后的“编辑学审修”步骤,简直堪称完美。是其十。

所谓的“编辑学审修”,即按国际医学出版标准提出稿件修改意见,以电邮方式与作者通联,并需作者配合。

显然,经过系统润笔,这种小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老总编眼光老辣,稍微过一遍,就看到了足足十个闪光点,这样的文章不录用,还录用什么文章?

廖子兰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碧螺春,摇头晃脑,十分舒爽,这欣赏好文章,就如同品好茶一样,能令他这种老专家心旷神怡,延年益寿。

这篇文章,自然是陈俊的。廖子兰将陈俊的这篇文章放在单独的位置,然后继续看稿。

咦~,还有一篇?阑尾癌?咦~,居然是同一个作者?

廖子兰顿时来了兴趣,精神抖擞,茶也顾不得喝了,扶了扶金丝眼镜,开始仔细研究。

良久,廖子兰将助理叫了进来。

“总编,您有什么吩咐?”助理小心翼翼,其实,老总编人比较和蔼,平易近人,助理如此,完全是出于对总编大人的尊敬与崇拜。

廖子兰看了他一眼,就将陈俊的两篇文章单独拎出来,交给助理,道:“你去查一查,看看这两篇文章有无剽窃的可能,如果没有剽窃的话,就列入重点关注,将其审核排名靠前吧。”

助理心中一惊,老总编这是多久没这样吩咐了?看来,这两篇文章很入老总编的法眼啊。一般这样的文章,被录用是板上钉钉的。

当然,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

现在只是编辑部内部审核,算是初审。

接下来还有外审,也就是采用随机双盲法送同行专家外审,进行学术把关。

随后还有执行编委会议复审。

经过这些步骤,层层通关杀出来的,方可进入排版程序。

正如姜云堃所说的,投相熟的编辑,可以优先审核,要不然就得等很久,还不一定能来音信。多来几次这样的石沉大海,会浪费很多时间。

现在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时间了,寸金难买寸光阴嘛!对于有些急着评职称的,要是文章迟迟不能发表,拖个两三年的,黄花菜都凉了。对于一些想要毕业的研究生,文章不到就无法拿到学位证,就得延期毕业,同学们都参加工作,意气风发了,你还在学校苦哈哈地等,这能受得了?

……

面对医院里的风言风语,冷嘲热讽,陈俊岿然不动,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阑尾切除事业当中。

因为,距离系统发布的十台阑尾手术结束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才只做了四台,还有六台要做。

急诊科的阑尾炎病人,是一阵一阵儿的,有时候病人多,有时候病人少,很难说。也许是上天眷顾陈俊,这一天,一下子来了四个阑尾炎病人,陈俊一天之内做了四台!

第二天,又做了一台!

这五台里,有两台“钥匙孔”手术,三台“麦氏切口开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