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阁臣之争与左杨归京 上(2/3)

中的中允,对詹事府中的事情也熟悉。

除了徐光启和孙承宗以外,朱由楫更是将自己麾下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陈子壮、马士英、姜曰广,还有阮大铖、凌濛初和冯梦龙一股脑的都塞进了朱由校的詹事府中,摇身一变,既是自己的属下又是东宫属官。

见朱由楫往自己的詹事府内塞人,朱由校没有一点儿反感,反而很大方的欣然同意了朱由楫给他的名单。

朱由楫如此做的目的,倒不是为了想要争夺什么权利,或者说是为了架空已经是太子的朱由校,真正的目的乃是为了在泰昌驾崩之后,大哥朱由校登基时自己可以迅速的在朝堂之上获得一些话语权,然后插手朝堂上的一些事物。

毕竟新君登基,提拔一些自己人乃是人之常情,更是历朝惯例不是。

朱由校和朱由楫两兄弟忙着扩充詹事府的时候,朝堂上的诸公更是没有闲着。尤其是东林党的诸君们,更是摩拳擦掌的想要在泰昌朝的内阁当中获得位置,以攥取更多也更大的权力。

所以,近些时日,百官们在吊唁完了大行皇帝之后,频频走动,私下串联,进行聚会,商议对策。

大家伙因为摊上了万历这麽一个奇葩的老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万历在面对官员辞职的时候,不论职位大小、品级高低,也不管你是不是内阁大学士或则是六部重臣,只要你递交了辞职报告,既不批准也不挽留,你爱干就干,不干拉倒。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阁当中都是不满员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内阁竟然只有一位阁老在勉力的维持着朝廷的的运转。

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齐党、浙党、楚党......俱都盯着内阁的空缺上面,想着要在内阁紫红拿下一两个位置,很早的时间就盼着万历能够增补内阁成员,这一盼却没想到就是二三十年,直到万历驾崩了之后,才迎来这样的机会。

而官员想要进入内阁,需要经过廷推,然后六科给事中们进行署名才算通过,再由皇帝进行御审定夺,最后才会下圣旨。

廷推也就是官员们根据自身的利益或者说是一些其他的考量,向皇帝推荐自己觉得有资格、有能力可以入阁人选,然后大家一番扯皮.......

总之一句话,在内阁入阁人选上面,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浙、齐、楚各党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而东林党的盘算和人选,朱由楫一开始就一清二楚,因为孙承宗和阮大铖也是东林党人,只不过孙承宗和阮大铖二人早已经在为他效命了,早已将东林党的计划和想要推荐的人选禀告给了他知晓。

朱由楫在得知东林党的人选之后,本来是想要插上一手,把事情给东林党搅黄了的,不过后来想想自己此刻还不宜和东林党对上,更不宜过早的暴露出自己的政治诉求或者是意图,于是也就作罢,只是看戏。

况且,朱由楫也相信,朝中浙、齐、楚这些党人也不会让东林党轻易得逞的。

果不出朱由楫所料,东林党先是推出了礼部左侍郎何宗彦,因为何宗彦不是东林党人,但是却和东林党人走的很近,关系很深,而且去年考满,被吏部定为上等。

东林党的对头们推出的人选是万历四十七年因为科考而被人恶意攻击,一气之下已经自己辞官不做南下散心去了的史继偕,和在南京担任过礼部侍郎的沈傕。

结果在吏科给事中张延登这儿给卡着了,因为他认为推何宗彦者一党,推史继偕、沈傕者一党,这是在搞党争,坚决不署名同意,于是廷推自然也就没有通过。

这样一来,朝堂上顿时就热闹了,御史薛敷政、萧毅中、李征仪、倪应春、彭际遇、张新诏等,为何宗彦未能入阁而交章惜之。见东林党中众人纷纷出来为何宗彦说话了,齐、楚、浙诸党的官员忍不住了,咱们推荐的人也一样没有通过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