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494 因粮于敌(2/4)

升那般聪慧过人的脑子,又不敌宋凛身手矫捷武艺高强,但贵在自知自觉,闻言惶恐,立马到程振跟前跪下:“将军!上一战末将就没有出力,这一次,若您还不让末将领兵,倒不如死了算了!”

“你和顾覃可是本将军的左膀右臂,怎么能随便言死!”将顾武扶起来,程振神色略带忧邑,微顿思考几息后才道:“那行吧!追截郭宁的任务,还是交给你!但你记住,莫逞一时莽勇,坏了大局!”

“末将明白!谢将军成全!”

……

……

四平二十八年三月十九,领兵出城第二日,还未成功围困程振叛军,便被中途拦截追击不得不改变计划的宋凛大军,沿着泾河一路向南,最终借地势之利甩开了顾覃的十万兵,在水城以北易守难攻的山隘附近的村落外围驻扎下来。

隘口由杨思领两万重兵封锁,顾覃叛军不得进击,只好于泾河下游扎寨安营,与宋凛大军隔河遥相对峙。

雨停了一日,却仍旧阴沉沉不见放晴,眼见着天又落黑,宋凛将萧立萧远唤进自己的营帐商议粮草的问题如何解决。

他们此次出城,明面上是要与郭宁还有宋澄他们,对程振进行三面合围剿杀,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分散程振叛军的兵力,以便将他们逐个击破。

但背后真正的目的,并未同宋澄他们说明,以免被藏在暗处的奸细获知转达程振致使计划失败。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程振叛军本来只有十五万,他们预计的是三分其众,所以只从宋澄手下请了八万精兵。

八万对阵五万,本来可以赢得毫不费力,不曾想,顾覃长子顾礼民先见在前,早早就开始征兵,以十万军与顾覃堵截追击,使他们不得不更改计划,疲于防备,粮草辎重也都捐损近半。

“三爷,有杨将军在隘口驻守,短时之内,顾覃叛军应该不会冒然进攻,可趁这段时间,因粮于民,同时……”

萧立萧远对坐而视,宋凛负手立于桌前,听到“因粮于民”几字,紧促的眉头不见舒缓,反添了更多的愁绪,不待萧立说完便开口问道:

“民生本苦,何来余粮与军同食?”

萧远亦有同感,神色凝重附言:“是啊无机,咱们这几万兵,各个精壮,本就要比普通百姓吃得多,每人每日都要吃米两斤不止,一万则要耗粮一百六七十石,八万兵,单只一日就要一千三百多石,老百姓哪里来这许多食粮养兵!

总不能去偷去抢,或者强行索要让他们活活饿死罢!”

萧立神色难辨地看萧远一眼,“自然不能偷抢……!”

“那你的意思是?”

宋凛也凝神望向萧立,不偷不抢他们也无银两采购,竟要如何方能解困。

而他们手上的余粮,已只够再吃两日,也就是说,萧立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怕……

“因粮于民,自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咱们,还可以因粮于敌!”

萧立将舆图平摊到桌上,手指点着顾覃他们当下驻扎的地方,“虽然他们有泾河为障,我们要进攻或者借粮,都必须得先趟过这泾河之水……”

说及此处,萧立原本因看到希望而微弯的唇角眼梢又沉下去,泾河在他指下不过半寸宽窄,但实际上,却宽约十丈,要想淌水过河,并不容易,若顾覃叛军趁他们半过而击,只怕会使全军覆没,所以,如果可以,他并不愿冒险尝试。

但眼下时局紧迫,要维持军需,只靠百姓供给不是办法,没有粮,他们连速战速决都是问题。

“因粮于敌说易行难,但三爷,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只能铤而走险!”

萧立说的时候,宋凛更换了姿势,抱着手目不转睛地盯着萧立所指的地方,但直到萧立说完他都没有半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