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泉州 中(2/2)

还是出在别的地方。

“当初永城候薛恪领兵征南洋的时候,楚王那一支的孟炯随军,算是皇商染指海外市场的第一步。”

随着顾语的娓娓道来,近几年,皇商是如何一步步坐大的原因开始和盘托出。

皇商并不是在国内事先实行垄断操作,而是从倾销地抓住了源头。

东南亚那一堆国家都扶持出了亲明派,而想要成为亲明派的代言人,就必须要跟皇商达成合作协议,在各国的贸易港,没有皇商的批条,其余大明来的货一律不接。

而后攥住这一块的皇商开始在国内大打价格战。

江南织造局的货,皇商下的订单价格,一直都要比当地商会上浮两成。

而后,拿到货的皇商找到泉州的海商,在脱手上,又反过头来比国内各商会的价格更低。

也就是说,在大明境内的这一次转手,皇商是亏钱的。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个钱,皇商能从东南亚赚回来啊。

泉州海商接完货出海,倾销出去的价格不是泉州海商说了算的,要皇商来定价。每一笔交易前,皇商向泉州海商缴纳一笔保证金,如果这批货物不能按照这个价格卖完或不得不降价兜售,那么亏损的部分皇商托底。

赚到的钱,皇商要拿走七成。

久而久之,只要货物能够卖掉,皇商和合作的泉州海商都赚的满腹流油,两方合作共赢可谓是皆大欢喜。

随着合作的加深,现在的泉州海商,包括出海前负责查验的泉州海运司,干脆就跟皇商一道签了长期合同。

自协议签订之后,泉州港就完全成为了皇商的私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