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二十四功臣 三(2/3)

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病故。

邢国公刘政会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国公刘政会

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户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病故。谥曰襄。

莒国公唐俭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国公唐俭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隋、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唐初之时,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时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竟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高宗显庆元年病故,谥曰襄,陪葬昭陵。

唐太宗曰:“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

英国公李勣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国公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懋功二字的发音与茂公相同,《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隋唐英雄传》等、电视剧误称他为徐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瓦岗军首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李道宗和薛万彻)。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武德年间与李靖一起偏向李世民。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胡国公秦叔宝。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国公秦叔宝

秦琼(576年—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