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二〇章 交身许国(2/2)

这群人。而在后来,若干年之后,造出高铁动车的,也是这一群人当中的佼佼者,包括武文杰。

而这个时候,参加交流的同学们对什么叫高铁还几乎一无所知,见过动车组子弹头照片的人也寥寥无几。

咱们来看一下时间线,这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距中国高铁投入运营,还有二十来年呢。

在阶梯教室,四个班的学弟学妹听着武文杰在台上略带紧张的讲述,怎么也想不到再过二十年,这位学长会成为高铁领域的翘楚。而武文杰自己也绝对想不到,三十年以后,在同样的地方,自己作为国际论坛的嘉宾进行专题发言。

跟没有受过专门口头表达训练的武文杰和老二相比,做教师的丁娟娟作为交流活动的主持人,显得落落大方,并把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显然,武文杰和老二都领悟了曹主任的要求。武文杰在交大收获了“鱼”,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开始把“鱼”变成更多的“渔”。而老二张志强在交大是“鱼”“渔”双获,在铁路局工作,用的“鱼”多而“渔”少,下海扑腾后,将会用到更多的“渔”。

丁娟娟的点评和归纳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归根结底一句话,在交大要珍惜时光,不负期待,努力收获“鱼”和“渔”。

丁娟娟的点评和归纳,只是针对武文杰和老二的介绍。

至此活动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环节。这是校方活动安排中的内容。

支持武文杰的同学选出五名代表,支持老二的同学同样选出五名代表,他们还要围绕两位学长座谈的内容,面对面地进行辩论。

见这个阵势,武文杰偷偷跟老二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你看这才过了几年,学弟学妹们现在的样子,跟咱们当时完全不一样。跟他们比起来,咱们那会儿太蔫不出溜了。”

老二笑着应道:“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学弟学妹们比咱们强是应该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两人正说着,辩论那边出了点情况。

支持武文杰的那一方,突然提出个观点:老二说的“渔”,是不是指的是人际关系呢?如果是的话,在交大学到这样的“渔”是不是有损于公平,是不是符合交大一以贯之的理念呢?

双方围绕这一点争执不下,丁娟娟只好打断老二正和武文杰的私聊,请他谈谈对此的想法。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