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61章 第十六个任务 昭宗复唐4(2/2)


嗯,卖官鬻爵这事,是不可能就来这一波的,过个两三年再应大家的需要再卖一波,也不是不可以。

有了钱的朝廷,就是骚包,有的大臣提议将那些被乱兵焚毁的宫室都修起来。陆仁炳当然明确拒绝了。现在是大修宫室的年代么?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修修城墙,还是可以的。

另外再加强一下京兆府各地的水利建设也是可以的,争取能多打点粮食。十万人的军队消耗太惊人了。如果不能尽快打开局面,光这十万军队哗变,就能让这小朝廷万劫不复。

龙纪元年十一月,陆仁炳被朝臣安排祭天大典。并且听从臣下的建议,改名为李晔。因为敏字用处还是挺大的,处处避讳太麻烦。所以皇帝改个名字比较方便。

祭天的时候,陆仁炳和文武百官在武德殿斋戒,宰相百官穿着朝服,杨复恭及他的两个小弟也穿着朝服站在陆仁炳旁边。这个时候被人挑了错处,因为按照礼制,宦官是不能穿朝服做助祭的,祭天敬祖这件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万一上天,祖先,看到宦官竟然这么嚣张,怪罪下来就不好了。

搞得杨复恭下不来台,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朝臣或者说藩镇对嚣张跋扈的杨复恭发起进攻的标志。

他们已经容忍不了杨复恭再肆无忌惮的扩张下去了。由于陆仁炳的纵容,现在杨复恭的义子做节度使,观察使,刺史的就有十几位。虽然都是比较偏远的军州,但是也有杨守亮这样镇守在汉中要冲的节度使。

可以说现在的杨复恭势力比历史上更加庞大,也更加难对付。那些依附杨复恭的节度使,天生就站在朝臣和地方藩镇的对立面。不用担心他们会和其他军镇同流合污。

再加上杨复恭派出的600个监军干儿子,杵在各个藩镇的地头上,起到多大的作用不敢说,反正恶心人是肯定的。

所以除掉杨复恭,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正式因为意识到这一点,陆仁炳才要力保杨复恭。就好像穿越到明末要利用魏忠贤是一个道理。杨复恭要下台,但是肯定不能被陆仁炳弄下去。毕竟杨复恭再怎么跋扈,他也是有拥立之功的。而且是唯一一个拥护当时还是寿王的李晔登基的力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