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乡村小巴到我家(2/3)

呼一声拉开车门朝里面看去,都失望地喊“怎么这么小,坐了人就没地方放背篼,怎么背菜进城去卖?”

刘永华道:“这乡村小巴主要是为了解决娃娃读书和游客交通的,又不是给你们拉山货,别吓着客人了……小伙子,你没事吧?”

原来,车里还坐着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他年纪大约二十出头,个子挺高,怀里还抱着一口硕大背包。大约是旅途劳顿,有点憔悴。

看到被这么多村民围观,神色显得紧张。

“我……没事……请问是不是已经到地头了,这里就是红石村?”

司机:“到终点站了,这里就是/。”

“原来是游客,要住店吗?”就有村民热情地招呼。

小伙子不说话,只是摇头,下车后径直朝村里走去,谁也不搭理。

“别去烦人家。”刘永华喝着试图上去拉客的村民,说:“你看人家的背包那么大,说不好要露营。”

最近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住店休闲游的,也有来露营徒步的。住店的游客欢迎,露营的也欢迎,来的都是客嘛!就算人家不产生消费,你也得热情接待。

乡村小巴到终点后按照公司规定要停十分钟,他去小买部给茶杯续了开水后,就跟宋轻云和刘永华聊起来。

原来,自从上次宋轻云和村民大闹农民博览会会场之后,姜书记一回到市就参加了常委会,和各大领导商议,决定把客车村村通工程列入本年市十大民生项目的重点,决定投入财政资金一亿元,要在一个月内实现本市七十九个村客车通达。本次投放的“乡村小巴”是经济、安全、适合跑山路的小型客车(面包车),座位数确定为七座;车身统一喷涂“乡村小巴”的标记图案;司机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经营范围以镇为中心的区域内运营,实行一车多线的经营方式。

现在人员正在培训,也向厂家订购的小客车。

红石村的扶贫工作搞得不错,因为情况特殊,优先试运营。

听他说完,宋轻云又问票价多少。

司机回答说,按照路程远近算啊,起步一块,进城五块,中途的几个站点两元三元不等。

“票价很公道啊!”

司机笑道:“亏死了,你看今天第一趟车只拉了一个游客,就算拉满七人,也才二三十块。而且,下一步还能用老年卡。”

刘永华:“反正是民生工程有财政补贴,师傅你以后来我们村有什么事到小卖部来找我。”

说了半天话,师傅看了看手机,说:“到发车时间了,我走了。”

刘永华忙将一包青枣塞他车上:“师傅,我代表全村老小谢谢你。”

司机:“别谢我,我就一开车的。真要谢,谢你们驻村干部吧!听说你们的第一书记厉害得很,他好象姓宋吧?这个宋书记越过重重关卡跑姜书记家扯皮,说村里不通车他就不走了。一连在人家里呆了三天,晚上躺沙发上睡觉,肚子饿了,见啥吃啥。姜书记被他烦得受不了,只得答应开通乡村小巴线路。”

刚才聊天的时候,宋轻云忘记说自己是谁,司机也不认识他。

刘永华听完忍不住扑哧一笑,转头对宋轻云道:“宋书记你可以啊!”

司机:“啊,你就是宋书记,真是年轻有为,将来说不定能当个县长。”

宋轻云气得铁青了脸:“谁,谁在造谣,我如果这么干那不是成赖皮了吗?我可丢不起这人!”

司机笑着向宋轻云竖起了拇指:“你是个好官。”

宋轻云负气:“我是打杂小咸鱼。”

市本是小城,他有种预感,这谣言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全市,自己在世人眼中又是什么形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