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小村腾飞 第五十五章 知州公子没肉吃了(2/3)

夭。

梁夫人好言相劝了好大一会,梁文盛才平息了怒火。

之后才试探着说:“老爷,也怨不得松儿说。咱家确实清苦,这米缸的米快要见底了,离下月领米的日子还有半个月呢。本来指望你官升一级,俸禄会多一些,往后的日子也好过一些,哪知道比以前更拮据。你看咱家过得日子,还不如衙门的小吏。老爷的官声固然重要,但一大家子也要生活啊。你就不能想想办法,多弄点银子,补贴家用?”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我一个举人出身,有幸得到朝堂上有人赏识,我不趁机做出政绩,再向上升两级,为松儿多铺好路。怎能现在就学那些贪官污吏,贪赃枉法呢?那是自毁前程!”梁文盛义正言辞地教训道。

“可眼看就没米了,该怎么办?”

梁文盛听夫人如此说,长叹一声,不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他才说道:“上次何里长送的那十几块香皂,香味浓郁,世间少有。肯定值不少银子,你拿出来让文惠找家店卖了,换些银子吧。”

“这城内的店铺大都认识文惠,让他出面,这要是传出去……”梁夫人担心地说。

“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啊。不会让他到沂水县找家店铺卖吗?”

还没有让丫鬟去叫梁文惠,他便敲门进来了。他早已知道家里缺米的情况,进来后,他让梁大人打发走下人。然后对梁大人说:“大人,上次去齐鸿福家做法事赚的银子我一两也没有动,还是给大人补帖家用吧。”

“我不是让你交到户房吗?”梁文盛生气的问。

“大人,您何必这认真呢?其实这银子是我做法事赚来的。完全是合法的收入,绝不是赃银。你放心拿着就好了。”梁文惠解释道。

“那也不行,你去他家做法事,是我授意的。是为了侦查案子,这是公事。按大明律,这收入是要上缴的。”

“大人,齐鸿福只知道是文惠道长举报了他,至今不知道真相。您只要在上报刑部的卷宗中稍微改一改,这事谁会知道?”

梁文盛犹豫了,一千两银子,要说他不动心那是假的。但这要是被查出,那可是前途尽毁。

这时梁夫说:“老爷,文惠说的对,只要你不说,文惠不说,这事没人知道。”

经他们一致劝说,犹豫再三,梁文盛还是收下了这张银票。

殊不知,几年后正是这张银票,差点毁掉了他的仕途。

梁月松被父亲赶走后,饭也没吃,就到了自己的书房。他躺在书房的床上,默默地回想着。看来这个家确实穷,自己的便宜老爹一心想着好好表现,得到上司赏识,好有机会向上爬。心思并没有放在捞银子上面。

其实他也知道,明朝是历朝历代对官员待遇最差的一个王朝。这与朱元璋这个从苦水里泡大的皇帝有关,朱远璋恨透了那些贪官污吏,能给你官做,给你权力就不错了,还想着高待遇,门都没有!好好干活就行了,要是敢贪污,剥了你的皮!据史料记载,洪武一朝,被朱元璋杀掉的贪官多达几万之多,可见朱元璋对贪官之狠。

但越是如些,官员越是贪污成风。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而官员的待遇没有相应的提高,官员几乎都是明目张胆的贪腐。

像梁文盛这样的六品知州,每月的俸禄是八石米。这八石米要维持一家四口,两个丫鬟,两个仆人,一个长随,一个书童、一个管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当然会捉襟见肘了。

关于挣银子的事,是指望不上老爹了,那就得靠自己了。但如何挣银子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以前他是学文科的,除了写文章以外,其他啥都不会。但要说写文章,明朝的读书人随便拉出一个都比他强。最重要的是他现在哪里也去不了,父亲管得太严,根本没机会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