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360章 轻描淡写(2/2)

间与沈宏沈老、师昌旭师老还有你的导师杨槱杨老都仔细商量过了,而且我已经和当年帮我搞112厂那台3万吨模锻改造项目的华清大学颜勇年教授交换过意见,他表示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而且杨老还答应我,帮我与船舶工业总公司协调,我希望能拿下一座中型以上规模的船厂来实施我这一系列的计划。”

“好家伙,这又是一项投资高达好几个亿的大项目。”这是朱英福此刻心中闪过的念头,不过他也发现,在和谭振华接触久了之后,他自己竟然渐渐变得对“亿”这个单位无感起来,自己这是“近墨者黑”吗?

他不由得有些自嘲,话说,人家谭大老板那真是分分钟几个亿上下的人物,可自己一个月才百十块的工资,还是不要和他太近乎的好,免得被人家带沟里去了。

不过既然谭振华已经把很多事情都想在了前面、做在了前面,朱英福到觉得这30万吨的巨轮也不是什么不能尝试的项目,他有些好奇地问道:“谭总,那你与杨老合计打算拿下哪家船厂啊?国内的船厂我还是比较熟悉的,说出来我也可以帮你参谋参谋,看合适不?”

“就是我们宁都的金陵造船厂。”谭振华答道:“也是一家有30年历史的老厂了,1952年建厂,最开始只是一家修造船合作社,目前有些规模,有两千多员工,技术人员三百余人,能造5万吨左右的中型船舶,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吧,当然与大联、江南、沪东这些大船厂没法比,主要是宁都市里面有人听说我打算投资一家船厂的事情,拐弯抹角地找上了我家门,这本乡本土的,我也推脱不得,就答应了,现在正在走地方和部里的流程。”

“金陵造船厂。”朱英福砸了砸嘴,要说他身为行业内专家,对华夏的各大船厂还是相当了解的,谭振华提到的这家船厂他也略知一二,在华夏的各大船舶企业中,连二线船厂都算不上,勉强能算三线小厂吧,说实话,谭振华把华夏首艘30万吨巨轮的制造任务放在这家船厂,他还真有些放心不下,不过这年头,掏钱的说话声音才响亮,再说了,就这位谭老板的风格,成吨的票子砸下去,这家原先不起眼的小厂就此腾飞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30万吨的干船坞修一座,900吨的龙门吊往那儿一放,要是那台1.6万吨的油压自由锻机再蹲上。谁还敢说这是一家小厂?怕不是江南造船厂都得眼睛红红地盯着流口水啊!

虽然这个900吨的龙门吊从哪里来将来也是个问题,不过朱英福已经无心询问了,这原本不属于他的工作范畴,而且看眼前这位的样子,他恐怕也早就在想办法解决了。

这么说来,谭振华这回真是铁了心要在船舶行业大动一番干戈了,那以他做的准备,假以时日,这30万吨的货船也算有了点眉目,可我的小谭总,你这第二种要造的船,臣妾是真的做不到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