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莱芜监(2/3)

下去怕是士气就要崩了。立刻下令道:“都给我快点冲过去,不然等着死吗?对方那武器只有远程攻击能力,近身了就是咱们的天下了。”

看到对面急速冲了过来,鲁智深也没让骑兵过来救援。镇定的开口道:“前排趴下,二排蹲着,三排站着,加大火力,发射!”

瞬间加大了三倍的火力,直接让对方倒下的速度加快了许多。眼看着对面付出了五六百人,还没冲过三十米的距离,士气大降下就要溃逃,鲁智深也是试出了火绳枪的威力。

当即下令马军上前,一击击溃对方。说实话,对面这些兵马真的没什么战力,身处内地后方,平常训练也就是那么回事,又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能没被梁山带来的奇异武器打的崩溃就是不错的了,不能要求什么了。被呼延灼带着重骑兵一击而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手里的长多颇长的长矛,真到了面对这些钢铁怪兽时,能举起的都不多。还能指望着他们结阵?别开玩笑了。没有严格的训练,谁看到这种朝着你冲过来的重骑兵,第一想法都是跑。

这次王彦峰就没那么好运了,被呼延灼仗着马速,赶上前去,一鞭砸下马去,复又一鞭打的头开脑裂,死的不能再死了。

等花荣到了铁冶城时,整座小城已经在梁山手中了。

见到花荣到来,负责查探城中情况的孙安过来禀报道:“哥哥,小弟查清这铁城内有八姓,分别是李、吕、闫、王、刘、曹、徐、蔺8大姓,祖祖辈辈相帮互助,和睦共处。其中又以李家为首。城中的监正也是李家的人。”

“嗯,先去将他请过来,问问监内的情况!”花荣点头道。

不多时,孙安领着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过来,介绍说:“哥哥这位就是莱芜监的监正李冕。”

“李监正坐吧!”花荣先请他做了,随后言道:“我早就听闻袭庆府北接泰山,境内支脉颇多,尤其是莱芜县,县内山脉富含铁矿,赵宋朝廷在此设置莱芜监,采炼钢铁,李监正可知道莱芜监的详情?”

李冕不敢也不想隐瞒,言道:“详情谈不上,对于莱芜监,小人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正如寨主所说,莱芜县内多铁石,莱芜矿冶业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有资料记载,春秋时莱芜县的铁冶已有较大规模。汉代在此设有铁官,以所产嬴铁(莱芜古称嬴)著称于世。唐朝时在这里设置了十三个铁冶,三坑十八铜冶,并且有锡出产,是全国重要的矿冶基地。”

“周世宗时设莱芜监,主管莱芜矿冶业,本朝循周朝旧例,在此设置莱芜监,管辖莱芜三坑十八冶,元丰年间,这里有冶户千余家,采冶者更是多达数千人,每年向国家缴纳二十五万多斤铁课,当时可谓是京东路最大的冶铁基地。”

“后来因为朝廷管理经营不善,导致大量冶户和采冶者逃亡,产量逐年下降,直到熙宁年间,王荆公主持变法,对矿冶业实行二八抽分制,才调动了矿主和采冶者的积极性,产量开始逐步回升。现在莱芜监每年向官府缴纳的铁课已经达到三十万斤,由于是按照产量的十分之二缴纳的,莱芜监的实际产铁量其实早已超过了元丰年间,每年产铁量估计不下一百四五十万斤。”

看花荣听的认真,接着道:“莱芜监原有三坑十八冶,自熙宁年间以来,都是有各大矿主承包经营。不久前莱芜监发现了一处新矿坑,据初步勘探,此处矿坑乃是一座富矿,蕴藏大量的铁石,并且大多位于表面,极易开采,日后若是能够开炉冶炼,每年的铁产量几乎能够达到原有三坑十八冶产量的一半。由于是新近发现的,还没有报与朝廷。”

最后李冕又道:“小人想问问梁山之后要怎么处置这些矿坑?我们这些人又是怎么安排?”

花荣早有定策,只是没想到这里新近发现了一处富矿:“李监正,这样吧,原先的矿坑还是承包给你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