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走走看吧(2/3)

都一起上山的。

其实很好理解,落草是个要掉脑袋的行当,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落个好呢,怎会把全家都带着?这花荣都能理解,人之常情嘛。

看两头猪还要收拾个把小时,花荣吩咐把下水别扔了,洗净了等他回来收拾,就转身去了。

上午下山去郓城找了个专门建房屋的行家里手,顺便给郓城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送了一封信,告知自己现在的情况,另外给身在沧州的柴进也去了一封,这都是有书信往来的故旧。

安排几个人跟着学习建房需要的注意事项,花荣就不管了。给了十贯钱的学费,不怕他不认真教,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土匪贼窝里的人是好骗的?

一下午时间建造了一个样板房,自觉学的差不多的好汉们把人送了出去。

厨房这边花荣已经忙活有些时候了,排骨肉炖上,回锅肉,红烧肉,猪头肉,蒸五花肉,四喜丸子,再加上爆炒腰花,溜肥肠,等十多个菜,再上一个猪杂汤搞定。

宋朝可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那一套,炒菜在北宋已经出现很多年了,只是可以炒菜的铁锅还没有普及。花荣穿过来有一段时间了,自然专门定做了一套锅铲。对于吃货来说,委屈什么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胃。

大厅做了十桌,众人看着满满当当一桌子菜,不禁的目瞪口呆,他们可知道花荣一下午都在厨房忙活,有家室的想想自家的婆娘是决计做不出这么多花样的。都不知道花荣还有这么一手。

主桌上看着其他人努力掩饰自己咽口水的模样,花荣站起来端着酒碗说道:“承蒙诸位兄弟看的起,跟随花某到此落草,今特一这一桌酒菜略做酬谢,弟兄们也忙了一天了,话不多说,开吃。”

众人忙起身道:“寨主说的哪里话,在外面我们清风寨还好点,老知寨为人正派,我们只要上交官府的税收,总归饿不死,再看看别的村寨,各种杂税压的百姓都要活不下去了。每年忙活一年,到头来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倒不如上山来的逍遥自在。”

这倒是实话,宋朝主要实行夏税秋税两税法,再加上支移,折变等等名目繁多的杂税,基本上老百姓一年的收入要交上去八成左右,剩下两成勉强饿不死罢了。要不然也不会山寨众多,起义频起了。

梁山正吃喝的热闹,而远在青州的慕容知府也终于收到了消息,刘高竟然被花荣杀了,关键是这一年以各种名目收取的钱粮也被带走了,这可让他气炸了肺。

探听到花荣一伙在济州落了草,恨不得立马抓回来绳之以。

唤来青州兵马都监镇三山黄信,问询道:“那清风寨知寨花荣你可熟悉?”

黄信见说拱手道:“回禀恩相,下官到是见过几次,花荣乃是将门之后,生的仪表不凡,年于二十三,枪法不俗,箭术更是可百步穿杨,极为精准。恩相可是有什么事吩咐他去做?”

见他知道,慕容彦达哼声道:“那花荣前几日杀了正知寨刘高,裹挟二百余乡兵并清风寨一年的税收,去到济州梁山泊落草为寇了。”

“这,恩相的意思是让下官出兵剿匪么?可是这穿州而过,没有邻州邀请,怕是要吃挂落吧。”黄信试探着问道。

“没让你出兵,那花荣才二百余人,不值当大张旗鼓的弄,回头本官写封书信给那济州知州刘期年,让他派兵剿灭,这点小事想来他也不会不给本官这个面子,找你来只是了解一下,行了你先回吧。”慕容彦达当然知道除了换防,没有州县邀请军队不能去别的州府。

山上闹到掌灯十分众人才分分散去,上山头一天就饱餐了一顿,饭食美味的让人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都纳闷以前怎么没觉得猪肉这么好吃,这要是天天能吃这么好,就是让上刀山都没问题。

花荣没喝多少酒,躺在床上思考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