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云涌(2/3)

了太多的黑锅,承受了太多的骂名,这个签够了条约的老人认为,海防要重于新疆。

于朝会之上,献上数条言论:修建铁轮,加强海防,暂时先不收复新疆。

而另一边,作为林则徐林老的衣钵传人左宗棠则是据理力争。

修铁路,何时不能修

加强海防能重过版图丢失

另一方面,左宗棠则提出自己的意见: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暂时在伊朗等国设立了殖民地,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平定殖民地的骚乱;沙俄紧邻大清,十数年来一直对新疆等地有非分之想,这次操纵傀儡,妄图染指边疆,试问国之大门一旦打开,谁又能负的起这个责任谁又能肯定自己不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世之人指指点点再者,现在收复新疆,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要小于新疆被完全吞并后所要付出的代价。

于风雨中漂浮不定的大清,做出了判断:先收复新疆。

同年,左宗棠带着为自己准备的棺椁,浩浩荡荡出了京城,直奔新疆,不收失地终不还。

是夜,已经上任钦天监监正快有一年的方然,被秘密宣入宫中。

朝内炙手可热的大太监李莲英亲自候在城门外,一盏油灯,在深秋的夜晚中若隐若现。

踏过修建公整的院道,不怎么明亮的油灯在摇晃中似乎快要熄灭,又猛然变得明亮起来,照着两个人的身影,映在原先朱红只是在深夜显得深色的墙壁上,张牙舞爪。

眼光极其毒辣的李莲英看着身边这位年轻人,弯着腰细细的说道:“深夜太后有事召见,想必打扰了大人的美梦啊。”

见方然没有接自己的话茬,毫不在意,自顾自的说道:“现在大清风雨飘摇,可只要有太后在哪镇着,想必也出不了什么幺蛾子。”

“太后其实性格也挺平易近人,只是这年事已高,难免就有点悲春伤秋的感怀来。”

一道暗门踏了出去,却不见李莲英身影。

面前的小房子里面隐约有灯火闪烁,推门就去,见一古稀老人盘腿坐于蒲团之上,见方然进来,站起身来,略微稽首:“贫道终南山韩圭见过方监正。”

方然也是做了一个道家手势,略微稽首:“方然见过终南山韩真人。”

韩圭倒也是极为健谈,说自己在此隐居数十载,恳求一缕真龙气息,好飞升大道,这几十年来无所事事,就是知道在房中画符,想请方然赐教一二。

方然倒也不客气,掀起身后的袍子,伸出一只手,既然你要比,那就划出道来。

韩圭提起手中的拂尘,三万六千丝,暗喻佛家三万六千烦恼事,气机游走,三万六千符凭空而成。

方然自然也是不肯示弱,右手微抬,凭空画符,符箓自成。

又是一脚迈出,却是回到了李莲英的身边。

李莲英依旧自顾自的说着话,突然一回头看见身后的那年轻人依旧跟在自己身后,又转过头在前面带路。

又是一道暗门。

门中一老道擦拭着手里的铜钱剑,见方然进来,介绍道:“贫道茅山焦荆请指教。”

话还未说完,放下手中的丝绸,抬起铜钱剑。

声起剑鸣,房间内的古籍书画,被无数道凌立的剑气切割的整整齐齐,却是刹那间转过头来,一致指向方然。

老道头上的木簪不知道何时被切开,花白的头发散落下来,遮住老人的脸庞。

从那厚厚的头发缝中,老人看那年轻人双手掐动手诀,道家至深云霄天罗结界顷刻便浮现在身上。

一剑指出,恰有万万千千剑指向方然,房子顷刻被切割开来。

在焦荆的视线中,那人身前结界护体,脚下祥云满布,飘飘欲仙,似那仙人下凡,又是一步跨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