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3/3)

廷当然要舍湖南而取广东。因此,七月十日陆荣廷不理睬北京命令他暂署湖南督军的命令,由衡州班师回桂,集中主力准备开赴广东。

段祺瑞在北京听说陆荣廷由湘班师回桂,正准备入粤的消息后,大为不安。这与他的安排恰恰相反,他本是一套假戏,而陆则是认了真要假戏真做。

段祺瑞这时在处理广东问题时,引起了阁潮。他和北洋诸将,对李烈钧都怀有敌意,认为李是北洋系的大敌。调李入京不过是虚招,他断定李不会受调,就可借机翻脸。秘书长徐树铮了解他的用心,未经阁议讨论和通过,便将令赣、闽两省出兵“讨伐”李烈钧的通电发出,从而导致了内务总长孙洪伊和徐树铮的正面冲突。

这时,在徐州的张勋也于七月三十一日发出通电痛斥李烈钧,主张赣、闽两省出兵“援粤”,接着倪嗣冲电请北京下令“讨伐”李烈钧。北方各省立即随声附和,张怀芝、赵倜、孟恩远、杨善德、阎锡山、冯国璋、王占元、毕桂芳、陈树藩纷纷通电“致讨”,对李烈钧极尽攻击。

八月十一日,北京政.府发表处理广东问题的命令说:

“龙济光未交卸以前,责任守土,自应约束将土,保卫治安。李烈钧统率士卒,责有攸归。着即均勒所部,即日停兵。此后如有抗令开衅情事,自当严行声讨以肃国纪。”

段祺瑞此举是想用中央的威信向李烈钧摊牌,如果李烈钧不听命令,就是反抗政.府,背叛国家,他便可以号召全国,群起而攻之。

如果真是这样,搞不好国家又是一场内乱。

只是这个时候,陆荣廷已带兵到了肇庆,在滇、桂军双重压力下,“责任守土”的龙济光先不争气而先打了退堂鼓。

龙主动提出卸职条件:(一)济军二万人(虚报)以上,应编为两师;(二)请拨付军饷和移防经费三百万;(三)督办两广矿务,应选择两广扼要地点屯驻济军,在济军驻防区内,其他各军须撤出;(四)督办两广矿务公署应照督军公署的规模,直隶中央,本省长官无权调度。

李烈钧这时也看清楚自己留在广东有碍大局,成为北洋军干涉广东问题的借口。便于八月十七日通电自行解除职务,在粤境内的滇军由张开儒、方声涛两师长直接统辖。

八月二十二日李烈钧和滇军告别。北京对于他肯定是是非之地,他自是不会去的。

急流勇退的李烈钧,于二十七日到肇庆会晤陆荣廷后,取道香.港赶赴了上海。

八月二十五日萨镇冰到了广州,和广东省长朱庆澜调停粤局。龙济光讨到饷款后率兵移驻琼州(海南岛),陆荣廷后来在肇庆就职广东督军。

广东的乱局,总算告一段落。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