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64章 对德态度(3/3)

大利益,使段颇为动心。再则段祺瑞通过驻日公使章宗祥探询日本政.府态度,日本并无反对中国与德国绝交之意。

故此,二月九日,北京政.府就德国潜艇封锁公海一事向德国提出抗议。

日本原来反对中国参战,但当获悉美国插手中国对德外交、企图左右中国政局的动向之后,立即转而积极支持中国参战,以同美国争夺对中国参战的控制权。

段祺瑞也试图借参战之机,依靠日本,借款练军,扩充皖系实力,特向日本保证今后对德问题均“与日本取同一之态度”。

美国见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内阁完全按日本意旨行事,显与美国当初拉中国参战的意图相违背,于是又转而反对中国参战。并通知中国政.府,在对德问题上不必与美国取一致态度。

美国态度的转变又影响了黎元洪集团,黎一变而为对德绝交和宣战的反对者,段祺瑞则成为这一政策的积极推进者。黎、段在对德问题上的冲突,正是美、日两国不同政策的反映。

三月三日,段祺瑞主持的国务会议通过对德绝交案,并拟就致驻日公使章宗祥的电稿,令章通告日本政.府,中国即与德国绝交。

四日,段率阁员至总统府,要黎在对德绝交咨文上盖印。黎认为事关重大,以还需慎重为辞,拒绝盖印。

段愤怒离去,当晚即宣布辞职,离京赴津。

黎本想乘段离京之机改组内阁,以徐世昌或王士珍出面组阁,但徐、王均坚拒不就。

此时恰值副总统冯国璋来京磋商外交问题,黎即请冯出面调停。冯答应调停,但需黎接受不反对内阁确定的外交方针,对国务院拟发之命令不拒盖印,对内阁致各省及驻各国使节之训电不提异议(黎元洪曾反对发出三月三日国务会议拟就的致驻日公使章宗祥的电稿)等三项条件。

黎元洪没办法,只能表示接受。

六日,冯亲赴天津迎段返京。

七日,段即到国务院办公。八日,段将经黎盖印之对德绝交咨文提交国会。十日、十一日两天,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对政.府外交政策信任案。

十四日,北京政.府正式宣布对德绝交。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