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01章 冯国璋心灰意冷(3/4)

人刚愎,事先如果向他请示,他一定不许,唯有用行动先做了再说。小徐做过陆军部次长,知道购买日本军火的详情。而在他交卸次长职以前,曾留下好几张盖了印信关防的陆军部空白公文纸。他用劫取这批军火作为交换条件换张作霖派兵入关,奉军即是持小徐发给的假陆军部证件去劫取这批军火的。

奉军入关后,张作霖完全迎合皖系,高调提出罢免李纯和讨伐冯玉祥两个要求,他说这是为了“拥护元首”。可是,被他拥护的元首却吓得惊慌失措。

二十六日,冯国璋在总统府召集紧急会议讨论奉军入关的对策,段祺瑞参加了会议。

冯质问段:“这次奉军出兵入关事前既未奉令,也未呈报,居心何在?”

段答不知。冯又大声问:“前任陆军次长徐树铮到奉天作何勾结?”

段更无言以答。

这次会议当然无果而终。

冯国璋想要段祺瑞叫张作霖退兵,段就是召奉军入关的始作俑者,他怎肯要奉军退出呢?何况请神容易送神难,他即使想叫张退兵,事实上也办不到了。

段何尝不知道关外王张作霖不是好惹的,请了来就不容易请出去,可为了饮鸩止渴,也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冯国璋知道叫段祺瑞退奉军是办不到了,他只得央请前清末年做过东三省总督,亲手招抚过张作霖的赵尔巽,到奉天说服张作霖退兵。然而时过境迁,张作霖早就不买他老上司的账了,赵尔巽自然是白跑一场。

冯国璋现在是一个光杆总统,内阁总理虽由钱能训代理,可是钱不肯代下去,天天闹着要交差。冯写信给杨士琦,想请他出山,杨连信都不回。而皖系督军们,眼中根本没他这个总统。惶惶不可终日的冯国璋,心灰意冷,拟就如下致各省军政首长通电:

“国步屯邅,日甚一日,内则蜩螗羹沸,干戈之劫难回,外则惨淡风云,边境之防日亟。剥肤可痛,措手无从。国璋代行职权,已逾半载,凡所设施,力与愿违,清夜扪心,能无愧汗?然国璋受国民付托,使国家竟至于此,负罪引慝,亦何必哓哓申诉,求谅国人。但揆其所以致此之由,与夫平日之用心,为事实所扞格,屡投而不得一当者,缘因复杂,困难万端。欲避贤求去,苦无法律之可循;欲忍辱图全,又乏津梁之可济。长此悠忽,必召沦胥。诸君子为国干城,同负责任,用特披沥肝鬲,为一言之。

“溯自京畿变生,国祚半斩,元首播越,举国骚然。于是黄陂委托于前,段前总理敦促于后,皆援副总统代职之规定,强国璋以北来,明知祸乱方殷,菲材绝难负荷,惟冀黄陂复职,主持有人,则不佞捍卫南疆,尚可分担艰钜。乃商请无效,各省区督军省长、及文武官吏,分驰电牍,敦促入都。猥以藐躬,过承督责,汤火之蹈,且不容辞,矧安危不仅系于个人,匡助可取资群力乎?惊涛共济,全恃同舟,初不料玺绶方承,而内部转愈趋纷扰也。

“国璋抵京,首先奉政黄陂,不获许可,而后受职。其时国会早经解散,政.府尚在板舆,继绝布新,有同草创。段前总理投艰遗大,独任贤劳,正宜共济时艰,中外一致,而西南诸省,忘再奠共和之绩,以非法内阁相攻,别挑衅端,遂开战祸。迨内阁改组,宜可息争,国会问题,又生枝节。对于中央之任命官吏,则啧有烦言,对于石黎之扰乱荆襄,则引为同志。是非乖忤,真相莫明。譬解百端,欲促返省,初不料唇舌俱敝,而结果仍诉诸兵戎也。民国元二之交,风雨漂摇,几毁家屋,项城运其雄才大略,曾不数月,而七省同时戡定,大权集于中央。国璋能力,固不逮项城,然前事之师,不妨相袭,徒以观念所在,元气之凋残,民生之疾痛,实过元二年。

“佳兵不祥,古有明训,内讧宜息,人具同情。本无厉行 之心,何取经营力征之举?以故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