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09章 怪八股(3/3)

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一年,整个浙江省参加乡试的学子多达10600人。

蔡元培在“自述”中写道:“每次留场二日,饮食须自备,学生自携带白米及冷肴、汤料等。每号有一勤务兵,时称号军,所携之米本可付号军代煮,但号军多不良。所以我等都自携紫炊具,叫做五更饥的,用火酒炊饭。 “ 每号之末间即厕所,坐近末间,每闻恶臭。又登厕时也常常呼吸困难,则携艾绳进场以避秽。 “集万余人于考场,偶有神经错乱,于试卷上乱写情诗或漫画杂事,甚至于自杀。闻者每附会事因,认为报应,并且说点名将毕时,有官役举一黒旗,大呼“有恩报恩,有冤报冤”云云,皆无稽之谈,但那时候常常听人道及。”

这一次,还是没有考中。六叔是和他一同参加的。在蔡元培看来,六叔在学问上是远胜于他的,六叔考了这么多年都没中过,他年纪轻轻第二次考,不能榜上有名是再正常不过了。但蔡元培这一次和第一次还是不同的。第一次,他不过是试试水,这一次下的功夫是不一样的,他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所以还是有些失落的。

第二年的春天,蔡元培与绍兴城内钱庄出纳王荣庭的次女结婚,婚后数月,便第三次赴杭州参加乡试。这是因光绪皇帝亲政而特别举办的一次恩科。

刚刚经历了一次失败,或许是他对这次科考根本就没抱希望,反而是放开了,在考场上把自己擅长的“怪八股”发挥得淋漓尽致。

乃至于乡试房官宦汝梅阅其试卷后认定,必是“老儒九困场屋者”所为。主考官李文田看了蔡元培的“怪八股”,拍案叫绝。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号芍农、若农,广东广州府顺德县均安上村人。自小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由于在佛山经商的父亲去世,家贫辍学。幸赖当时任教的南海何铁桥老先生照顾,得以继续就读。

十八岁应县考第一,二十六岁获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放江苏、浙江、四川乡试主考,提督江西、顺天学政。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工部右侍郎。

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在这次乡试,蔡元培有幸得遇这位博学的伯乐李文田李大人做主考官,考中了第二十三名举人。同科考取的还有张元济、汪康年、汪大燮、徐仲可,以及他伴读的徐维则等。

考官对蔡元培试卷的评语是:“不落恒蹊,语无泛设,引证宏博,词意整饬。”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