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41章 美育(3/3)

教务长林文铮娶了蔡威廉后,蔡元培对女婿说:“你不要从政做官,把一生精力投放在艺术事业中去,就在这里干一辈子,帮助林风眠把学校办好,他一个人是很难办下去的。”

雕塑家刘开渠原本是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毕业生,在大学院当抄写员。他对蔡元培说自己想出国学雕塑。1928年蔡元培就将他以“驻外著作员”身份派往巴黎,月薪80元。

他在巴黎国立美院学业有成时,蔡元培又适时来信:“国内的雕塑事业需要人才”。他的召唤让刘开渠1933年归国,后成为新中国雕塑的奠基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说:蔡元培“在学术上也支持了无数的人,功德无量”。这位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形成。“社会正在变革的时期,蔡元培推动了美育极大的发展,他是做这个事情,效果最大的一个个人”。

随着美育实践的逐步推进,蔡元培越来越意识到,美育决不限于艺术教育。

他对美学、美育、美术三者作了区别。提出了美育不同于美术(广义的美术,包括了所有艺术),范围不同,作用也不同。艺术里包含了真、善、美,文学的道德功利更为明显。美育则在怡性悦情,陶冶感情,培养美的精神,塑造纯洁的人格,但美育的范围却要比艺术教育广泛得多。

美育的工具,离不开美的对象,而美的对象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以,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

针对当时文化教育界普遍把美育和美术混为一谈的这种倾向,他特别地指出:“有的人常把美育和美术混在一起。自然,美育和美术是有关系的,但这两者范围不同。”不同在那里呢?“美育的范围要比美术大得多,包括一切音乐、文学、戏院、电影、公园,小小园林的布置,繁华的都市(例如上海),幽静的乡村(例如龙华)等等,此外,如个人的举动(例如六朝人的尚清谈),社会的组织,学术团体,山水的利用,以及其他种种的社会现状,都是美育。”

这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种现象,从社会上的人文现象,精神现象,一直到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美的对象。美育可以运用这些美的对象,作为美育的手段,因而美育的范围无比广泛。

北大在蔡元培的推动下,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显著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